当今,思维导图这个工具已经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各行各业中,帮助职场人士提升工作效率,或者是帮助孩子们提升学习效率。但是许多学习者在学习思维导图过程中,不知不觉会落入应用误区,以至于在应用过程中会感觉思维导图似乎好用,又似乎没有那么好用。因此,笔者根据600多位思维导图学员的应用情况,总结出了两大方面的四个应用误区,在此分享给读者,期望能帮助更多思维导图学习者破解这些误区,以更高效地应用思维导图工具。
请看上图,笔者从理念上和操作中两个角度,列出了在思维导图法应用过程中常见的四个误区。从理念上来看,主要有过于重视“图”和过于轻视“法”这两大误区。第一,有很大一部分学习者过于重视图画。我们常常见到许多思维导图画得很好看,但仔细看内容,却不见得看得懂。这就导致许多人认为,思维导图就是画得好看才帮助人提升记忆和理解的。因此,总是有许多人这样问我:“老师,我没有学过绘画,我可以画思维导图吗?”
或许不少学习者也有过这样的疑惑,但是,大家必须知道思维导图跟“人”一样,我们与朋友交往时,看重的是对方的外表还是内在呢?或许,在一开始会不知不觉被美好的外表所吸引。但是日久天长,你一定更希望与具备美好品德和优秀才能的人交朋友。同样的,一幅思维导图好不好,也不是看外表的,而是看内在。如果仅仅有好看的画面,而内在逻辑却一塌糊涂、重点选择牛头不对马嘴,那么这幅思维导图又有什么意义呢?因此,它必须重在思维,我们真正应该重视的是导图思维,而不是思维导图。必须要点明确、思路清晰、思考全面,才能提升学习和工作效率,才是好的思维导图。笔者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使用软件来进行教学和实践,实际效果完全不受限制。因此,有没有学会绘画,与学习思维导图法没有丝毫关系。第二,有一部分人认为,思维导图根本不用学。他们常常认为“那不就是几款软件,随意下载几个,选择顺手的就可以,对于我们这些电脑用得飞起的年轻人来说,玩转几个软件那算啥”。在这种思想下所作的思维导图,其结果不言而喻。
我们在网上经常见到类似上图这样的“思维导图”,它看起来很像思维导图,有中心图,有主干,有分支。但稍微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图中每一条分支上的文字都很长。这个时候,我们基本上可以断定,这幅思维导图的逻辑性是不强的。首先,它没有很好地提炼关键词,没有做到关键词最小概念。只是把内容进行了大概的梳理,这个作用就好像是跟大括号、小括号差不多,只有初步的归纳,而没有深层次理清。其实思维导图并非那么简单,它必须要我们去将关键词、机构化等等原则系统应用起来。正确运用思维导图方法之后就会发现,原来思路可以如此清晰,思考可以如此完善,又如此灵活。
笔者在教学时常常听到学员们感叹:“啊,刚刚修订过的操作规程,本以为非常完善了,但用思维导图法解析之后,还是发现许多漏洞,以及文件上逻辑不顺的情况,回去后我们得立马再修订!”因此,我们必须去掌握这些思考的诀窍,才能真正发挥思维导图法的作用。
破解了理念上的误区,再来看看操作上的两个常见误区。第一,许多朋友在绘制的时候喜欢打草稿。经常用铅笔打草稿,打好了之后呢,再用彩色笔一一描绘,然后再把铅笔擦去。有没有发现,这样做似乎、一定以及肯定,根本无法帮助我们提升效率。思维导图是什么,它是一个工具,是帮助我们来提升学习和工作效率的。因此,必须要让产出比时间精力投入大许多才行。如果像小学生那样画了擦,擦了画,那么请问效率何来?所以,请务必直接用彩笔直接绘制,那你说我要是画错了怎么办?直接将错误的地方画上两道横杠,清清楚楚将正确的写在旁边即可。无论你绘制得好看与否,能帮助到你提升效率即可。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培养你果断的能力,久而久之,你的错误会越来越少,思考会越来越快!当然,如果你这幅思维导图是要去展示、比赛等等特殊情况下,也不排除可以用各种方式让它在思维清晰的基础上变得更美观。
第二,是很多朋友在阅读和绘制思维导图的时候顺序是错误的。思维导图的正确阅读和绘制方式,是先中心图,在所有主干,再到一条条枝干。以一位小学生学员创作的思维导图《我认识的李白》举例(见下图)。
第一步要看的是中心图片,了解到主题内容是“我认识的李白”。第二步要看的是所有主干内容,名片、生平、成就和朋友圈。这样我们就了解到了小作者是从这四个方面来认识李白的,这样一来就能够非常清晰地把握大纲。第三步,分模块来看主干后面的细节。比如,先看第一条主干名片上分别写了年代、身份、名号。再一一看后面的内容。这是正确的思维导图阅读方式,绘制的时候也是一样。从核心到大纲,再到细节,这样结构化地阅读和思考。这就好像是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先抓住了纲领,有了大局观,再接下去的就是细节了。这样一来,思路就非常清晰。
上图是正确的阅读和绘制顺序。但许多人在绘制思维导图和阅读思维导图的时候,都是从第一条主干到后面的枝干,这一支阅读完了再进行到下一分支。
这张图的顺序是不正确的,它和我们使用思维导图之前的思考模式一样,从头到尾没有抓好纲领,也不容易抓好纲领。虽然看起来只是一个顺序问题,但实际上是思考模式的问题。当我们学会从中心到大纲,再到细节去分解的时候,才是一个结构化的思考模式。就好像我们现在回忆之前那副《我认识的李白》,因为是以结构化思考模式在阅读的,所以我们在回忆的时候,首先想起来的是四个主干上的关键词——名片、生平、成就以及朋友圈。如此,整幅图的纲领就已经被我们掌握了,而这些纲领就好像一个个记忆的“钩子”,再分别这些“钩子”进行拓展,就能轻易记起其中的内容。
本文从理念与操作两个方面分别解析了学习思维导图过程中常见的四大误区。在理念上有过于重视“图”和过于轻视“法”两点,在操作中有“绘制打草稿”和“阅读流水式”两点。通过针对性的举例分析,相信大家已经完全认识了这些常见的学习误区。总而言之,只有要点明确、思路清晰、思考全面的思维导图才是真正有用的思维导图。
作者介绍:
王玉印,女,浙江绍兴人,作家、思维导图教育家,代表作《思维导图工作法》《思维导图学习法》《给孩子的思维导图课》《思维导图高中阅读提升》等。
责编:曾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