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华声教育>校园动态>正文

    增强医科学生服务基层的使命担当

    2020-08-18 15:41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李扬 邹俊平] [责编:张洋]

      李扬 邹俊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回信时,希望全国广大高校毕业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建设“健康中国”“健康湖南”,是医科学生的“初心”和“使命”。在后疫情时代,医科学生更需坚持“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牢记“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切实提升使命意识、实干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扎根基层,增强服务能力,促进基层卫生事业的完善和发展。

      提升使命意识,坚守基层定位。基层医疗卫生是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第一道防线,要“强化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时刻防范卫生健康领域重大风险”。守好第一道关口是解决当前健康问题、尤其是新冠疫情等重大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的现实途径,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医科学生要大力提升扎根基层、成为人民群众健康“守门人”的初心和使命意识,坚守“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的理念,在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健康保障体系前沿阵地普及健康知识、提供健康服务,为构建确保“六稳”“六保”的健康安全环境、建立健全基层卫生服务网底建设作贡献。高校要加强人才培养政策解读,深化医德使命教育,发挥榜样示范效应,根植基层服务情怀,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明晰自身使命,将使命认知转化为行动,让人才乐甘“下得去”。

      提升职业素养,增强服务能力。基层医疗服务是解决当前健康服务供给总体不足与需求不断增长矛盾的重要抓手,是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的基础。服务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人民群众对健康服务的满意程度,医科学生要扎实提升职业素养、服务能力和实干意识,为学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为医须时刻牢记“大医精诚,止于至善”。要加快基层群众健康信息化建设,逐步开展“云健康”服务,对群众健康状况有据可依,心中有数;重点关注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抑郁症等对群众影响重大的身心疾病,积极防控传染病、地方病等危害范围广的疾病。高校要构建立德树人长效机制,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育“工匠精神”,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使学生成为服务基层医疗的骨干力量。

      提升担当意识,强化职业认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健康基础的伟大事业,是推进“健康中国”“健康湖南”建设的重要环节。高校要大力培育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培育学生对职业的责任感,强化职业认同。“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医科学生要把职业当事业,乐业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地方政府要加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力度,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建设的关注和支持。基层医疗机构要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落实编制、绩效、晋升等政策,维护基层医卫人才的职业尊严和地位,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长沙市基地特约研究员)

    责编:张洋

    来源:华声在线

    会员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 中南大学 湖南大学 湖南工业大学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师大附中 长沙经贸职业中专学校 长沙市北大新世纪恒定中学 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