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华声教育>人物>正文

国学教育践行者邓海斌: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2025-01-08 17:03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黄爱民]

  华声在线1月8日讯(通讯员 李永辉 邓海华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郴州市桂阳县洋市中心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邓海斌深刻认识到国学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响应国家文化自信的号召,大刀阔斧地推动国学教育。他不仅将国学教育渗入日常教学,还将其与教改融为一体。这种流光溢彩的教育实践丰富了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为培养学生能文能武、亦静亦动的综合素养奠定坚实基础。

  精选国学教材,促进个性发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精选国学教材对提升学生文化素养、道德修养、语言文字能力和历史视野意义重大。通过和风细雨的国学教育,学生能更全面地了解和触摸中华文化精髓,为成为有高度文化素养和健全人格的现代公民筑牢根基。

  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每个班级每天课前三分钟,都能听到学生整齐而有力的读书声。“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朝气蓬勃的学子们通过花样诵读、轮唱、合唱等创新方式,感受古文韵律之美,激发对知识和学习的热情与探索。

  邓海斌一直将国学教育作为办学特色融入教学改革,不断推陈出新。在保留古诗词等经典内容基础上,学校增加了《论语》《史记》等 20 部经典文献。此外,学校还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科学安排教材内容,确保循序渐进的学习和运用。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为让学生零距离感受红色文化,邓海斌组织师生实地学习桂阳名人邓三雄的先进事迹以及关于文化建设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家的课外知识,还激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了文化自信。

  细水长流的经典诵读不仅扩大知识面,提高言语理解表达能力,还促进了语文教学。如今学生写作文时常引用国学经典名句,不仅更加赏心悦目,且文章内涵更入木三分。

  创新教学手法,优化教育过程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点燃孩子对国学的热爱,邓海斌指导学校精心策划系列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的国学教育目标计划。开设国学讲堂,搭建深入学习传统文化平台,让孩子领略古人智慧和经典文化魅力。举办“我爱经典诵读”主题班会,品味经典韵味,感受中华文化的妙不可言。

  此外,他还创立了“小小智囊团”分享会和“新芽”文学小组,激励孩子分享国学学习感悟与创作。与此同时,他还融合多学科知识,策划经典阅读、诵读沙龙、诗韵舞台、花样吟唱、诗词赏析等多样活动,让孩子感受中华文化魅力。

  “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为提升国学教育效果,邓海斌指导学校精心组织系列特色品牌活动,如优秀诗文朗诵会、诵读小小擂台赛、知识大考场、读书小能手等,为孩子们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创设良好环境,助力学生成才

  在生机勃发的洋市中心校,国学文化无处不在。教学楼墙面、走廊、道路两旁、操场周边皆可见古诗词、成语故事、《论语》和经典文言文释读等内容,无声无息地熏陶学生的美好心灵。

  学校宣传橱窗展示的国学经典活动照片和孩子动手制作的图案体现了师生们对国学的热爱追求。学校创设环境旨在让国学教育香远益清,渗透每寸空间、每个心灵,让学生随处随时修身养性。正如邓海斌所言:“要让国学文化成为校园的一种生活方式,让学生潜移默化受熏陶感染。”

  除环境创设,学校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用图文、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手段,有声有色呈现国学内容。在妙趣横生之中,让学生乐不知疲地学习探索。

  梅花香自苦寒来,国学经典文化浸润成效显著。四年级学生邓雨欣学习《孝经》后更懂事孝顺,主动帮做家务、给爷爷捶背。这种变化不仅在个人,更体现在校园文化中。一部小巧玲珑的《孝经》,透着大气磅礴的儒雅。在国学的影响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得到了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日常更重礼仪道德,德育成效显著。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展望未来,邓海斌将一如既往地致力于国学教育的深化创新,为学生的成长之路保驾护航。相信在山高水长的未来,洋市中心校的国学教育在邓海斌的带领下,必将更加势如破竹,为培养人才、推动社会进步贡献智慧力量。

(一审:罗江龙 二审:余画 三审:谭登)

教育维权
会员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 中南大学 湖南大学 湖南工业大学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师大附中 长沙经贸职业中专学校 长沙市北大新世纪恒定中学 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