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华声教育>人物>正文

宜章县第七完全小学曾俊:经典养“心” 育人无痕

2024-07-23 09:23   [来源:华声在线]   [责编:黄爱民]

  华声在线7月23日讯(通讯员 杨亚丽)教育需要有爱。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有爱,方能不辜负孩子的成长,不悔过往;有爱,方能让孩子遇见更好的未来,创造出更有价值的生命。“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这些话深深吸引了曾俊,让她深受感动、无比震撼,指引着她全身心奉献教育,用行动诠释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分草去”。

图片 1.png

  曾俊,女,1985年出生,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一六镇人,现任教于宜章县第七完全小学。出生于教育世家的她,从小耳濡目染,立志成为一名光荣的教师,朝着这样一个目标奋斗。2010年,她终于踏上了梦寐以求的三尺讲台。任教以来,她始终诠释着陶老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信念。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她兢兢业业传授给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作为一名班主任,她用爱去滋养每一位孩子的心灵。

  该如何爱?因为教育学生光有爱是不够的,它需要让学生读懂你的爱心,让你的爱心深入学生心灵。只有这样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什么样的方式才是孩子乐于接受的呢?“经典养心”的教育灵感涌上曾俊的心头。抓住这一灵感契机,经过多番思考,查阅资料,认真撰写“每周一经典”教育文本,曾俊开始了“每周一经典”爱的教育之旅。每个学期,从学生第一周上学直至最后放假,在孩子们每周星期一上课前,曾俊都会在最旁边的黑板上用中国书法写上一个汉语经典句子,然后在旁边用小楷写上简单的阐释,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结合“五育”及中国的经典文化,还有学生的具体学情等要素孕育出“每周一经典”。

图片 2.png  

  一、用“经典”感人心,育人于点滴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修养。

  为了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感恩意识,曾俊在课堂里开展了“感恩”教育。教育孩子们从小应该学会感恩,懂得体会父母、师长、亲人、同学、朋友之间的无私的亲情、友情,懂得“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真正内涵。

  “恩预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

  感恩遇见,感恩有你。让学生学会不责怪在自己生命中出现的任何一个人,因为好的人给了自己快乐、幸福和回忆,不好的人给了自己经历、启示和教训。每个人的出现都有他的原因,每段经历都给了我们成长,值得我们去感激。

  通过耐心讲解,慢慢浸润,孩子们有了自己的理解。在这些平凡的事中,其中印象最深的一个叫张露尹的孩子,在教师节的时候给曾俊写了一张贺卡。贺卡上写着:“亲爱的曾老师,今天是教师节,是您的节日,感谢您对我的照顾和认可,感恩有您的指教!一朝沐杏雨,一生念师恩。我虽然不是你最优秀的学生,但您却是我心中最优秀的老师,祝您教师节快乐!”孩子们朴实的话语中饱含着她们对老师满满的爱与尊敬。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相信孩子们在今后的成长历程中,一定会倍加懂得感恩,始终与爱同行。

  二、用“经典”立规矩,育人于有序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小学教育正是形成规矩的良好时期。孩子们来到学校,老师不仅要立德树人、授业解惑,还应让他们形成规矩意识。规矩是所有教育的基点,没有基本的规矩意识,受教育者就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公民。所以从小对学生进行规矩意识培养,具有非常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基于此,曾俊在教学中安排了一系列有关规矩意识的“经典文化”的学习:如“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规矩就不会有规整的方圆,教育学生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说的话,让学生知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人心齐,泰山移。独脚难行,孤掌难鸣”,告诉孩子集体的作用,家是一个集体,班级也是一个集体,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自己的家和班级,等等。“每周一经典”的教育,收效颇丰,孩子们由原来的顽皮、捣蛋,变得有礼貌、有规矩,慢慢地由他律变得自律。

  在这些转变中,有个孩子的变化至今记忆犹新。他叫黄程远,小学二年级插入曾俊班。刚来那天,这小家伙死活不肯进教室,在接下来的学习中,经常迟到,不开口说话,作业经常不完成,典型的“猴孩子”一个。通过家访,发现他的家庭遭遇了很多不幸。他爸爸因车祸去世,妈妈改嫁,爷爷不堪重负也走了,留下他与六十多岁的奶奶相依为命,家里没有经济来源,靠低保维持生计。知道这些情况后,曾俊经常找他交流谈心,鼓励他树立信心,克服困难,并想办法为他联系了一个一对一的经济帮扶,让他的生活没有了后顾之忧。通过一个学期的引导和熏陶,孩子变得自信了,守规矩了,敢大胆上台发言了,成绩由原来的不合格变成了优秀。看着这孩子的转变,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曾俊清楚,但她是这样说的:“没有用爱疗愈不了的伤害,没有用光刺透不了的黑暗。”此时她是幸福的。”

  三、用“经典”养习惯,育人于无痕

  现在社会的孩子,家庭条件好,有一些难免养成养尊处优、任性骄纵的不良习惯。为转变这种现状,曾俊的“每周一经典”就放在了《弟子规》上,将《弟子规》的理念融入日常生活,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一种无形的爱,教会了学生爱身边的每一个人,爱身边的一草一木。

  将《弟子规》中的“晨则省,昏则定”融入早晨和晚上的日常问候中,让孩子养成尊敬长辈、关心家人的习惯。鼓励孩子“冠必正,纽必结”,注意自己的仪表整洁,培养自尊自爱的品质。在餐桌上,引导孩子“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学会珍惜食物,不挑食,不浪费。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提醒孩子“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学会尊重他人,不炫耀自己。鼓励孩子“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看到别人的优点要学习,努力追赶,而不是嫉妒或贬低。借鉴《弟子规》中的“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指导孩子学习时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鼓励孩子“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坚持不懈地执行。引导孩子学习《弟子规》中的“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认识到错误并勇于改正,同时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冲动行事。教会孩子“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培养宽广的胸怀和爱心,学会包容和理解他人。

  通过以上方法,曾俊将《弟子规》的理念融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并实践这些传统美德。在“每周一经典”中,孩子们变得更加乖巧懂事,变得更加文明礼貌,变得更加善解人意,更会与人相处,更会学习了。

  、“经典”融课堂,育人于经典

  “亲其师,信其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每周一经典”的教育魅力,曾俊从语文经典诗词文化中提炼出一句句诗词,融入语文教学课堂,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孩子们爱上了“每周一经典”教育,爱上了诗词,同时也爱上了曾俊。

  每当班上有孩子不努力时,曾俊还没开口,学生们都能异口同声地附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当孩子们不动脑筋时,孩子们一起教育起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孩子们懒惰时,孩子们会对自己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当孩子们沾沾自喜时,又吟唱起来:“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当孩子们退步时,曾俊的“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会在耳边响起;当孩子们怕苦时,就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等。

  这就是曾俊“爱的教育”,用“每周一经典”无形的爱,照亮了学生的生命;点燃了学生的热情;让教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益终身”。

(一审:杨露 二审:蒋俊 三审:鲁红)

教育维权
会员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 中南大学 湖南大学 湖南工业大学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师大附中 长沙经贸职业中专学校 长沙市北大新世纪恒定中学 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