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里种花 人生才不会荒芜
——记岳麓区骨干教师、湖南大学附属中学初三年级组组长、英语教师邓园
华声在线6月12日讯(通讯员 马良)她是211高材生,以雅思7.0的高分(超过全国同年90%的考生)成功申请悉尼大学教育硕士,绩优毕业;她常年扶贫支教地方,为乡镇地区的孩子带去新鲜的课堂,是地方年轻教师的“引路人”;她是六岁学童的母亲,日常忙碌,早晚接送,偶尔还被孩子埋怨明明就在身边却总是分神、陪伴时间不够;她温柔细心,擅长用智慧的爱捕捉孩子的敏感情绪,一场场集体生日会为数百孩子点亮心灯,是他们最爱的“园园老师“;她时常开怀,为能引领启发孩子寻到英语学习的通幽曲径而喜笑颜开;偶尔忧愁,为部分学生因为承受缺乏智慧的家庭教育压力引发的心理问题而奔走劝谏。这些都是她,又不全是她,这里的每一面都拼成了一个整体,“优秀年级组长”、“优秀班主任”、“优秀共产党员”、岳麓区骨干教师、教师资格证面试考官,剑桥大学KET, PET考官,湖南大学附属中学一级教师邓园。
(邓园支教课堂。)
热爱是一个人内心最深沉持久的力量
热爱不是心血来潮的一闪念,也不会因为年节更替而稍纵即逝。在邓园聊到她的课堂,她的学生,她的支教生涯时,人们很容易在她脸上读到“热情”这两个字,这十多年的从教生涯,不仅没有消磨她的教育理想,反而更添激情。
邓园说,她硕士毕业,放弃外地高薪回到长沙当一名普通的中学英语老师,除了就近照顾父母家人的考量外,更为了一直以来对教师职业的憧憬之心。
初中英语教学属于英语学习的基础教育。我国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设置英语课程,虽然同学们到初中就已经学了四年英语,但小学英语词汇量少、拼写简单,且以日常用语为主,直到中学才真正开始语法、长句、作文的教授,所以如何引导学生系统、自主地学习,并真正从学习中咂摸出趣味,是邓园执教生涯面临的重要课题。
“其实没有差的学生,只有不适合的教授和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热爱学习是大部分教学工作能获得成效的关键。当你从学习中感受到趣味时,那么学习也不再是个‘苦差事’了。”邓园饶有兴致地展示了她的“心得宝典”。作为班主任,邓园不仅需要关注英语教学,也要关注班级整体课程发展,在她执教的初2001班,每天清晨的语文诗词分享中,同学们争做“小老师”,在学习之余认真备课、制作ppt,另辟蹊径创新学习方法,引入视频、游戏等方式,将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分享给同学,达到共同积累成长的目的;每天午间的数学每日一题,同学们把学习中的难点,以自我剖析、寻找新的解题思路的方式,进行重点突围;每次英语课前的值日报告,则鼓励同学用英语口语输出的表达方式,将每日新事奇事趣事一一分享。家长们惊奇地发现,为获得“最优小老师”的荣誉,孩子们由被动完成作业,变成主动摄取知识,学习不再成了家长们需要忧心的话题。他们纷纷在家长群里晒孩子主动学习的视频,为邓园的好办法点赞鼓掌。
(古诗词晨间分享活动。)
(数学午间每日一题活动。)
邓园智慧性的教学管理方法还体现在赋予同学们满满的开学仪式感。为打败“假期综合症”,邓园每次开学第一天,都会用心组织班会活动。当学生踏进教室,第一眼看到的是暖心的激励话语,是条理清晰的进班任务,更有满满一黑板的开学红包,老师的爱心就在这一刻自然地流进了孩子们的心中。家长们表示,现在每到开学前夜,孩子们都激动得不行,恨不能提前回到学校,接收老师准备的惊喜。
(开学主题班会活动。)
当然,十多年的从教生涯,也不尽是和风细雨,明媚阳光。邓园遇到过学生特别叛逆、封闭,采取自暴自弃地厌学行为;遇到过固执的家长,不理解新颖教学活动的意义,而展开的对抗行为。
但在历经时光考验与洗礼后,邓园依然能够从职业生涯实践中不断汲取营养,直面困难不放弃,跌倒后勇敢站起来,抖擞精神再出发。如今,她已经摸索出一条引导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和谐互助的思路,她经常会在家长群里分享科学家庭教育理念,与敏感学生家长保持高频互动,以同为父母的同理心,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去打动家长,让他们意识到要避免粗暴教育方式带给孩子过重的心理压力,给孩子们提供轻松健康的家庭成长环境。
每个季度一次的集体生日会更是给了同学们除家庭之外的特别关爱。每个季度的这一天,是初2001班的主题班会日。邓园以规划引导,鼓励自主策划的方式,为同一个季度生日的孩子举办生日会,大家用歌舞、相声、小品、游戏、诗歌朗诵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尽情展示、放松心情。“如果不学会放手,你就永远感受不到孩子们会有多少创意,他们能给你带来多少惊喜。他们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更聪明、更善良、更美好。”邓园翻开着一张张活动留影,仍旧满是感叹。
(C2001班第四次生日会合影。)
“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
教育不是机械地重复知识灌输,是鼓励和激发他们的灵魂和心智。邓园不仅在自身班级管理教学上致力为同学们点亮心灯,在参与学校对口帮扶地方乡镇的支教项目时,她也在期望用自己的示范影响力,帮助乡镇地区的孩子们建起人生灯塔。
因为教学理念先进,课程设计新颖,邓园经常作为优秀青年教师,代表学校参加全省、全国的教学比武,获得过长沙市初中英语课例竞赛评选中荣获二等奖、湖南省创造学会创新教育研究论文评比“优秀论文”三等奖、西安举办的教育部“十二五” 课题现场课赛课一等奖等。在与全国教育界同行的交流中,邓园发现在城区学校的教学理念发展和教学形式手段的运用和实践中,长沙这样的新一线城市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学校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差距。甚至由于“湖湘多才俊”的历史底蕴积累,和重视教育的城市发展策略支持下,湖南一些城市教师的教学素养还要优于其他地区。
而真正的教育质量差异化的集中体现,显现于偏远地区的乡镇山村学校。在多次前往湖南大学附属中学定点扶贫地区,地处湘中丘陵山区的邵阳市隆回县,作专题讲座、示范性课堂展示时,邓园分明从孩子们眼中看到了对知识的渴求,对新颖教学方式的向往。而目前,由于地区经济、文化差异等原因,乡镇山村学校的教师素养仍有极大的提升空间。
(隆回县扶贫支教现场。)
“单纯从智力上,乡镇学生和城镇学生不存在差异。需要改变的是某些传统的单一式教学方式,将孩子们跃跃欲试的心灵窗户一扇扇地打开,让生命脉芽破土而出。教授他们向内挖潜的能力,对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扶贫地区学校进行支教工作时,邓园会有意识地对当地教师进行思维引导,“教育不是临时起意的敲打,而是恒久而深厚的渲染。我们一次两次,一个两个月的送课起不到逆转性作用。只有我们乡镇山区学校的老师的能力不断提升,才能给这些地区的孩子真正带来希望。”
6月,又是一年中考季,送走这一届初三学子,湖南大学附属中学的校园将暂归静寂。邓园推开窗,远处碧空如洗,楼下足球场里几个身着校服的女孩正嬉笑着合影留念。“叮铃铃”教学铃声响起,这堂课是初2001班的主题班会,也是初中三年的最后一课。她微笑着起身走向她的教室、她的孩子们。人生漫长,晴雨交加,但若是心怀热爱,即使岁月荒芜,亦能奔山赴海,静待一树花开。
(一审:夏博 二审:余画 三审: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