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提问
(作者/金狄 长沙市雨花区德馨园小学)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问是自主探索的一种表现,疑问能使学生的心理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学习就是问题的发现到问题解决的过程,总之会问才会学习。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提问就显得尤为重要。今天,我将根据自己从教十多年的经验谈谈,在我的数学课堂中是如何引导学生提问的。
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提问
新时代的课堂,老师应该去掉以师为主的观念,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把每一个孩子都当成小老师,让他们去教更多的学生。
在平时,我们应该多一点平等、多一点民主、多一点笑容,多鼓励孩子提问。不仅在课堂上跟孩子们教学互动,下课时也可以主动地跟孩子们做游戏,一起跳绳、跑步、聊天……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和他们交朋友。在建立了足够的信任后,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不管是不是自己内心所想的那样,也不管是否有价值,老师首先应肯定学生积极思考的态度和大胆发言的勇气,从而鼓励学生在今后的课堂里说出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问题。
创设合适的提问环境,教会学生提问
近日,在观摩年轻老师教学《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时,我略有所感。课程开始是以情境导入,配合插图,说说你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人民币,从而唤起孩子们的生活经历,更大地激发学习的兴趣。但是,我总感觉到老师是在不断地“教”学生,却完全不注重学生生活中已有的经验,也不在乎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在教完“1元=10角,1角=10分”之后,就直接开始做练习了。
倘若老师能在此环节后,设置提问环节,即教师引导学生提问:“刚才我们学习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可能有孩子会提出,1元等于多少分、3角等于多少分、20分是几角,甚至于有学生会天马行空地问道:“老师,为什么人民币的单位一定是元、角、分,而不能是其他的单位。”
孩子们的提问也许会落入俗套,也许会问得老师哑口无言。但我想,只要给予学生提问的机会,留给其思考的时间,他们一定能有所进步。如果学生真的不会提问,我们也可以教学生如何提出问题。老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先从简单的问题开始,然后再进一步推进问题的层次,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慢慢进步。从模仿提问到达能创造性的提问,加以时日,一定能看到学生提出更多有意思、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到那时,学生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问题的催动下,课堂将变得更加活跃,学生将会对数学将更加感兴趣。
善于观察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创新提问
当提问模式达到一定的阶段后,老师们会发现:学生提出的问题逐渐落入俗套,难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问题中脱离出来。这时,老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发问,尝试提出更加创新的问题,鼓励学生说出脑海中灵活多变的想法,甚至于有的时候,学生会提出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
在正确的引导下,学生才能提出更有意思的问题,我们的数学课堂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孩子们将学到更多的知识、收获更多的快乐。
激发兴趣引导思考,享受提问快乐
“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意”,爱好即是获得知识的第一步,学生提出问题从而受到老师、同学的赞同,将会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从而启发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当学生的问题成为本节课最精彩的提问时,老师引导大家给予鼓励,让他被认可、被表扬。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中的“尊重需求”,当人被他人认可和尊重后,一定能激发其潜能,从而达到更高的“自我实现需求”。
通过这一过程,学生慢慢就学会享受这种提问后带来的满足,这将成为他们精神满足的源泉。老师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增加学生提问的自信心,使学生自主思考,乐于提问,享受快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是学与思的过程,好的提问是学习成功的一半。在全面提倡生命教育的今天,作为一名一线的教育者更应该不断更新理念,善于思考、善于反思,在不断的自我学习中引导学生能够提问、学会提问、运用提问、享受提问。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胆量增加,也更愿意和他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课堂上,老师更加轻松,学生学起来更加有意思。我将结合自己班级的实际学情、学生的特点在引导学生提问这条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让学生绽放生命之花。
(一审:熊泊宇 二审:蒋俊 三审: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