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1月24日讯(通讯员 肖姣芳)作为美育的重要内容,音乐教育是推动青少年全面发展的组成部分。进一步做好音乐教育,以优美的旋律、动人的音符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帮助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推动青少年健康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3年扎根音乐教育,辛勤耕耘,收获桃李芬芳,诠释音乐课教师立德树人的责任担当;23年坚守三尺讲台,吐丝育蕊,践行教书育人的初心使命;23年默默坚守,无私奉献,记录用心、用爱、用情奉献教育事业的每个瞬间。他,就是湖南艺术职业学院艺术教育专业带头人、二级演奏员、湖南省键盘音乐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湖南省手风琴音乐协会副会长张雅男老师。
张雅男自1999年进入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之后,一直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除了认真做好自己的学术科研,他还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并以他特有的“男哥”式教育,真正做到了传道、授业、解惑,深得广大同行和学生的认可。他经常说:“音乐活动是一种审美过程,优美和谐的旋律直接作用于感官和心灵,可以提高学生认识美、享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可以说,音乐教育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而对于专业的学生来说音乐基础教育更是他们踏入专业的第一步。”
从“天津”到“长沙”,心为音乐而来
从天津到长沙有1804公里。1999年,张雅男从天津音乐学院毕业后,只身一人,胸前抱着妈妈用半年的工资给他买的手风琴,踏上了前往长沙的绿皮火车。同年9月,他加入了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一教就是23年。张雅男犹如笔直的五线谱,让万千学生在上面自由自在的呈现。
“听男哥的课,是一种享受,我之前接触的都是简谱,男哥手把手教我们五线谱,这让我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到更大的作品。他会把枯燥的理论、乏味的节奏型讲述的极其生动,其愉悦的程度不亚于在欣赏一场演奏会。”湖南艺术职业学院2021届毕业生罗雅茜说道。
从来到长沙,站上讲台的第一天起,张雅男就下定决心,要把自己所学所知,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无论是备课还是组织课堂教学,他都以让学生学到尽可能多的知识为出发点,经常通过提问、研讨等方式,调动学生思考和积极参与,并虚心向其他老师请教,不断提升教学效果。23年的时间,他多次获得“优秀教师”“优秀教案”等荣誉称号。
“用音乐理论教育探索以美育人的实践路径,能够更好实现立德树人的要求。在我们党的百年征程中,红色旋律始终是见证精神伟力、推动时代前行的美好力量。从《东方红》到《咱们工人有力量》,从《南泥湾》到《我和我的祖国》,从《长城谣》到《唱支山歌给党听》……一首首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唱出了亿万人民跟着中国共产党走向新生活的历程和心声。这些作品往往体现着民族共同的情感、国家殷切的期望,不仅有着优美的旋律,而且充满精神感染力。”站在张老师的课堂外,听着他生动形象的讲课,突然感觉到,他可以将每一个细节都与“立德树人”工作结合起来,“传道授业解惑者”在张雅男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音乐家冼星海曾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张雅男说:“我要教会我的学生如何从音乐中找到快乐,把这种快乐的元素加进去才能让他们更好地接触音乐专业学习。”
从“手风琴”到“粉笔”,行为音乐而变
2001年7月初至8月底,经国家文化部批准,由省文化厅组织,20多人组成的演出队伍参加了希腊国际民间艺术节演出,张雅男担任手风琴独奏和伴奏,那次的演出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为学院和国家争取到多项荣誉,也正是那一次的演出奠定了张雅男从一名手风琴手转型做一名老师的基础,他希望将他所学所想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
在十几年的教学中,张老师的学生在湖南省第五届“海韵、金杯”、全国手风琴大赛、第十届“全国新人”大赛、“中国金旋律”音乐节等省级、国家级大型比赛中崭露头角并喜获佳绩。
疫情期间,张雅男更是将全部精力放到网上教学中,音乐理论专业上网课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因为网络的延时性,给视唱、练耳等板块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于是,张雅男开通了线下录音的作业通道,手稿、原创乐理小节达824条,并结合抗疫,和学生们共同创作出了17部原创作品。其实,这些对张老师来说并不陌生,早在2010年他就参与编写了国家级刊物《简谱视唱教材》执笔7.8两章节。
逐渐,在疫情期间,他所带班级学生的乐理专业成绩突飞猛进。在返校学习时,学生们的激情依旧热情高涨,实现了线上线下无缝对接。
他将在疫情期间的做法以文字的形式发表在刊物上,得到了业界的一致好评。不仅如此,他的论文《春江花月夜晚头句和尾句分析》《即兴圆舞曲》《谈艺术高职院校手风琴教学》均被省级刊物《艺海》收录。
“喜欢男哥拉手风琴,更喜欢他的板书,他的字超级好看,更奇怪的是我是一个背诵能力超级差的人,但是张老师上课讲的东西我真的都能记得清清楚楚,并且能用好,他讲的都是干货,我觉得遇到张老师真的超级幸运。”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毕业生饶佳思高兴地说。
“男哥平时话很少,校园里被他撞见他总是会询问上节课那几个小节有没有练?切分的地方还是要稳一点,他能清楚的记住我们要加强的地方,真的好神奇的。”在校生李木奇如是说。
从“演奏员”到“教师”,意为音乐而动
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从“演奏员”到“教师”的转变,张雅男老师是幸福的,学生们能体会着他的教育智慧,并深刻感受着他积极努力,甘守三尺讲台的情怀。
每个人所做的一切最终的落脚点是回到社会,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做贡献。一路走来,张老师担任过班主任、音乐理论教研组组长、学科带头人等,他深知肩上责任重大并且要砥砺前行。这几年,他还积极在探索新时代音乐教育的一种新方式,他说:“在实践中进一步加强音乐教育,不仅有必要补足音乐教育的短板,而且还可以把音乐教育和其他课程合理结合,在润物无声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把音乐和语文结合起来学习,使其成为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手段;把音乐和体操体育结合起来学习,使其成为愉悦心情、健康成长的助力等等。”
从“天津”到“长沙”,从“手风琴”到“粉笔”,从“演奏员”到“教师”,张雅男跨越了半个中国,只为音乐未来,只为遇见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