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林深处觅春光 桃林桥中学创新课程实践纪实

[来源:华声在线] [责编:黄爱民]

  华声在线3月31日讯(通讯员 卢伟群  吴旭晗)三月的春风轻拂过桃林桥中学,几百株桃树仿佛在一夜之间约好了似的,齐齐绽放出粉色的笑靥。与传统封闭式教室不同,这里的课堂延伸到了整片桃林——学生们在落英缤纷中诵读经典,在花香四溢间探讨科学,用相机捕捉光影,用心灵感受自然。宁乡市菁华铺乡桃林桥中学正以几亩桃林为实验室,进行着一场静悄悄却深刻的教育变革。

图片1.png

  122班的学生们身着统一班服,站在桃树下齐声朗诵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春风拂过,花瓣如雨般飘落,落在他们的书本和肩头。语文教师卢伟群创新采用"沉浸式阅读法",引导学生围坐一圈,讨论"现代人心中的桃花源"。

  不远处,生物教师颜新民正手持放大镜,向学生们现场讲解桃花授粉原理。他将一朵桃花轻轻掰开,展示内部结构,学生们伸长脖子,有的忙着记笔记,有的用手机拍下特写镜头。"在教室里讲授粉,学生只能看图片,在这里他们能闻到花香,看到蜜蜂如何工作,甚至能尝试人工授粉。"颜新民边说边演示人工授粉,几个大胆的学生已经跃跃欲试。

  教学楼后的桃林里,摄影爱好者苏佳老师正指导学生如何构图。"注意前景的桃枝与背景教学楼的对比""逆光拍摄能突出花瓣的纹理"……学生们或蹲或站,寻找最佳角度。122班朱媛莉同学调整着手机相机参数,惊讶地说:"原来每天匆匆路过的桃林有这么多美学细节,我以前竟然没发现。"她的镜头里,一枝桃花斜伸向蓝天,背景是红砖教学楼的局部,构成了一幅极具张力的画面。

  心理咨询室推出的"压力树洞"活动则给这片欢乐增添了一丝温情。学生们将烦恼写在粉色的桃花笺上,轻轻悬挂枝头,看着它们随风摇曳。"写下来挂上去,感觉烦恼真的随风飘走了"一位学生说道。

  桃林桥中学的"桃文化校本课程"始于2021年的系统性教育改革。校长谢胜朋回忆道:"最初只是觉得这么多桃树只用来观赏太可惜,后来逐渐发展成跨学科整合课程。"如今,这片桃林已成为活的教科书,每年三月的"桃花季"更是全校师生期待的实践学习盛宴。

  课程设计团队由各学科骨干教师组成,他们围绕桃树开发了系列学习模块。语文组以桃花诗词、相关文学作品为主;生物组重点研究桃树生长周期、繁殖技术;艺术组开展写生、摄影、手工制作;心理组则开发了自然疗愈系列活动。这些课程不是简单地将教室搬到户外,而是精心设计的情境化学习体验。

  “传统教育往往割裂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副校长谢尚说,"我们希望通过桃林课程,让学生明白学习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理解并改善我们生活的世界。"这种理念下,考试形式也随之改变——有小组研究报告、个人观察日记、艺术作品创作等多种评价方式。

  林桥中学的实践回答了"什么是好的教育"这个根本问题。当122班的学生们在桃树下埋下"十年之约"时光胶囊时,教育正在以最美好的方式发生:它应当如春风化雨,自然发生;应当如桃花绽放,各美其美。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片桃林见证的不仅是年复一年的花开花落,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的生根发芽——尊重个体差异,强调实践体验,注重情感联结,追求全面发展。这所乡村中学用几亩桃林开辟了一条独特的育人路径——这里播下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对成长的期待。这些品质,终将在学生们的生命长河中绽放出比三月桃花更为绚丽的光彩。

(一审:罗江龙 二审:卢小伟 三审:蒋玉青)

编辑推荐
返回首页 电脑版 | 触屏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