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二门的门外汉

[来源:华声在线] [责编:黄爱民]

  此刻,月光飘落在夜色之上,又被晚风轻轻吹起。近处山门半掩,远景石门洞开,台阶苔痕斑驳,黄叶铺满青山。

  我站在不二门森林公园的门外,犹豫着是否乘兴夜游,一览不二胜景。母亲的电话打来,说大家都从温泉出来了,要我赶紧回去。

  已至山前路,却返水云间。美好的期许,只得作罢。山中寺庙的晚钟伴随着猛洞河的涛声毫无预兆地响起,不二门的美景此刻在我记忆中交融。而留给不二门的,是我这个门外汉的夜色剪影……

  1

  我有手机和手表,但显然,时间不在我的手上。时间在门外汉记忆中的不二门。 如果可以打破时间的禁锢,让乡民的人生轨迹可视化。无数个你我,在永顺城中往来,无数个人影在不二门里穿梭,他们交融、碰撞、循环;他们在这里出生、成长、传承、死亡……不二门是山,是水,是永顺城庞大的庙宇,一如这石门,一如这不二。

  一实之理,如如平等,而无彼此之别,谓之不二……

  2

  是法修行遍,方栖不二门。

  不二门是熟悉的,但这首古诗却是上了大学才知道的。提到不二门,我的脑海里立刻会勾勒出一幅雄浑的画面:石门天凿,三壁巨岩相互斜倚,直耸云天,切割着天空与大地,在青绿猛洞河和壮丽青山的映衬下蔚为大观,让人直呼鬼斧神工。

  但让我更在意的,却是石门旁边容易让人忽略的一座杂草丛生的洞穴。洞穴不大,躬身可以进入。怀古沉思,在那个生产力低下的时代,我们先民是怎么生活的?委身洞穴,架木为构,搭草为檐,钻木取火,渔猎并用……当他们走出洞穴,看到不二门这件大自然神奇作品时也会不会感到惊叹、惊恐、崇敬?

  目光滑落在洞穴门口的标示牌上,我们能够感受到先民智慧的温度与民族起源的轮廓。这里是“不二门商周洞穴遗址”,原来,在这个由奇石、佛寺、温泉、古道、石刻构成的奇妙世界里,还分布着各类洞穴。从这些依山傍水穿插于石厦之中的洞穴里,出土了大量的商周时期石器、骨角器、陶器等。这些考古文物为湘西商周时期的文化树立了一个标杆,并对探索和研究湘西地区商周时期古人居住、生活及生存方式提供了确切的实物例证。

  一个洞,见证了溪州先民最早的一声啼哭、最初的一缕烟火、最长的一响号角。

  3

  到此人皆佛,同来我亦仙。

  不二门,是佛国,是禅院。深山藏古寺,云里听梵音。一个人,一根杵,一口钟,一个音,一个节奏,禅院钟声永远比一支交响乐队还震撼。

  想象,在密林之中拾级而上,受累休憩。抬头一望,六丈高岩,白面青冠,观音慈悲,拈花一笑,那种震撼,从头顶渗透到脚底!

  人人皆言观音下界,庄严妙和。是故,岩下藏古刹,观音传法于此,因石佛感召,观音岩寺由此得名。

  观音岩以天地为庙宇,观音岩寺以世俗为庙堂。修建观音岩寺,最初还是民间行为。据说清乾隆三十四年,民间邹姓人士最早修建,后经嘉庆年间扩修,构成了玲珑别致、曲径通幽的殿阁建筑群,属溪州最大道场,历为湘西最盛的佛教圣地。记忆中,童年时期经常遇见着灰色长袍打绑腿的尼姑们在此讲解佛法,每年父母都会带我在观音菩萨生日时去逛庙会,在寺庙里吃斋饭素餐。观音岩东侧的小山顶上,还有一座七级空心宝塔,名为“培英”。相传此塔是清道光年间的永顺知府杨镇源所倡修,意在为本地培育英才。自此,永顺文运大开,英才辈出。

  如今,观音岩寺进一步扩建,寺庙建筑群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庙宇群气宇轩昂,金碧辉煌,终日香客如织,香火旺盛。山顶的培英塔也修缮一新,福泽一方百姓斯文教化。

  一座寺,因观音而生,因文教而荣,造就了“土司佛园、英才辈出”的盛景!

  4

  半窗阴雾藏高木,一片青山衬夕晖。

  这是刻在公园迎门上的对联。作者无从考证,每每想起这对门联,总能让人闭目神游,心驰到遥远的过去和亘古的未来。斜晖漫洒、寺钟空鸣、农者荷锄、耕者晚归,一片宁静悠远的和美共生场景跃然心头。

  山门的木刻楹联让人心生幽美,而不二石门的摩崖石刻则让人壮丽满怀。

  石门洞开,鬼斧神工。千百年来,文人墨客云集于此,触景生情,妙笔生花,泼墨石门,题刻数处,诗词书法、梵语佳句,赋予了这座石门摩崖石刻的万象气象。

  那些从石头里取出来的字,苍劲有力,言语精妙,闪烁着无数人生哲思,儒释道三教汇集,文史哲融会贯通。据考据,最早的石刻,是嘉庆年间刻制的“眼前南海”,佛学禅境与山水云雾融为一体,耐人寻味。清嘉庆永顺知事所作《观音岩八景诗》,间刻其中,也让人回味无穷。

  最为世人所知的是四字连体草书巨字“山青海岸”,落款为清光绪甲午庚辰探花景元。石刻远看为“岸”,近看才发现其中的玄妙。字上部“山”和“青”直观可识,下部缠绕在一起的三个圆圈,依稀识别为“海”,整体远观又构成了“岸”字,一气呵成,婉转流畅,堪当中国书画艺术典范。这些石刻,层层相叠,缕缕相依,托命自然,与万物融为一体,构成了不二门独特的文化肌理。

  一扇门,把山水归为一色,把石刻化为一壁,承载着多元,也诠释着不二。

  5

  是夜,夜已深,我这个不二门的门外汉已从门外移步到对岸茶馆。此刻,我正和朋友在此岸吃着茶点,品味着不二莓茶的甘甜与苦涩,眺望着彼岸的黑暗与光明。

  在清醒与恍惚间,我仿佛看见了一个洞、一座寺、一扇门。临洞,一步一禅、一语一机;入寺,禅境定神、禅语洗心;推门,天地众生、参悟妙谛。从一个洞,到一座寺,出一扇门,这不像极了我们的人生吗?

  我想,繁华、英雄、土司、王权,所有的一切,都败给了时间,只有摩崖石刻胜利了,你看不二门的那些字,刻得那么深、那么深;城池、寺庙、门头、佛园,所有的一切,都败给了自然,只有云雾山水胜利了,你看猛洞河的夜,那么静、那么静……


  作者简介:

  张波男,笔名乔书亚,湖南省作协教师作家分会理事、毛泽东文学院教师作家班学员、溪州论坛核心成员,曾在多家杂志开设专栏,现任长郡麓谷中学副校长。

(一审:谢振华 二审:卢小伟 三审:蒋玉青)

编辑推荐
返回首页 电脑版 | 触屏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