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声在线2月22日讯(通讯员 刘洁 罗维根)“冰墩墩”、“雪容融”、武大靖、谷爱凌……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形象与人物接连出现,让大家对开学第一堂课产生了浓浓的兴趣。“原来‘冰墩墩’和‘雪容融’背后,有着这样深远的文化意义。”“武大靖的脚变形得好厉害,可他从来没有放弃梦想。”“令人骄傲的00后小将,用突破极限的勇气、信心、毅力和傲人的实力驰骋冰雪赛场。”……2月21日,在湖南信息职院新学期的开学第一课中,师生畅谈此次北京冬奥会的动情感受。
思政课堂讲述冬奥故事。
把握冬奥契机,激活新时代“大思政”活力。学院抓住时间节点,将鲜活的思政课素材及时转化为育人素材,把冬奥精神嵌入思政第一课。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在开学前集体备课,将鲜活的奥运精神案例、中国故事,进行精心挖掘,有针对性提炼,打造了一堂有高度、有温度、有针对性和吸引力的思政课。学院教师积极把冬奥元素与中国文化、中国精神等,与专业教学融为一体,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以冬奥精神领跑新学期的学习和生活。
教师与学生课间交流互动。
读懂“冰雪奇迹”,培育新时代大国工匠。无论是国家速滑馆“冰丝带”,还是首钢滑雪大跳台“水晶鞋”,亦或是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猎豹”轨道摄像机、“飞猫”索道摄像机,一项项令人惊叹的“冬奥工程”,惊艳世界的“中国速度”和高质量成果,都体现了建设者们攻坚克难、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21级学生说:“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以冬奥会为主题,深入学习领悟冬奥会中的尖端科技,感受冬奥场馆建设者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及奥运健儿展现出来的拼搏精神。在新的学期,我也会努力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在多领域的学习中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拓展思维,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经典诵读与写作课堂探析冬奥会“出圈”的解说词。
据悉,一直以来,湖南信息职院积极推进党建聚合力工程,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强化理论武装,发动广大师生党员,及时将鲜活的思政元素和区域红色教育资源融入课堂,切实推动思政工作的创新发展。接下来,学院将继续把冬奥精神融入到思政课、专业课、基础课、实践课的教学活动中来,开展冬奥精神的宣传、讲解和科普活动,实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推动协同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