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华声教育>综合>正文

湖南信息学院学子“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多姿多彩

2025-03-10 16:45     [责编:黄爱民]

  华声在线3月10日讯(通讯员 杨中锐)寒假刚过,湖南信息学院国际商学院160余名大学生,用9000余小时,以多重身份在潇湘大地谱写下了服务的诗行。他们既是暖冬志愿者、乡村振兴调研员,也是社区“临时儿女”。“青年当与时代、祖国、人民同行”,化作红马甲上的霜花、调研册页间的晨露,以及社区棋局旁那句“将军”的笑语。这场实践,是青年与故土的双向启蒙。

图片 1.png

  红衫映雪,暖冬行动里的亲切对话

  在澧洲青年志愿服务中心,游蓉作为青年志愿者一直奔跑在汽车站的各个岗位,为返乡乘客们搬运行李,为乡村老人指引归途,帮助车站盲人坐上回家车辆,清理站内垃圾,维护车站秩序,她以自己的实践行动,深刻地诠释了青年之责任,当人问她累不累的时候,游蓉微笑着说道:“尽管行李很重,手臂酸痛,但看到家乡的人民群众脸上洋溢着幸福感,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青衿执章,政务笔记上的青春批注

  这个寒假黄美桢参与到家乡财政局社会保障部政务实践中,将自己所学金融理论转换为实践,圆满完成部门资金对账、审核项目库以及批复预算等重要工作。不仅仅是她,学院还有众多学子们在家乡各个岗位上默默奉献自己的力量,他们有的兼任基层学生团委副书记,有的在村委会服务家乡人民,他们践行了为民服务,为民谋福的初心,将自己的知识理论书写在家乡土地之间,绽放亮眼的光芒。

图片 3.png

  素履踏青,调研册页共筑民族情

  这个寒假扶瑶直上项目团队,8名学子以热爱奔赴神秘江华瑶乡,他们走在瑶族文化区,了解瑶药发展史,与瑶医深切交流,走访瑶族村落。扶瑶直上团队发现,“瑶医百方”数字化工程的出现,为其瑶药配方的传承,瑶族文化的记载有着重大的意义。他们是湖南信息学院学子的缩影,以实践调研,撰写乡村发展之篇章,思其过往,助其发展,传其文化,共绘民族团结发展之梦。

  邻舍春风,社区服务中的家园重塑

  “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在冷水市老旧社区,朱世锦参与到“送法下乡”社区志愿服务中,以青春力量为社会法治建设添砖加瓦;学子林晓学响应家乡号召,进入社区参加文明建设服务活动。

图片 4.png

  星火成炬,行囊里的坚定成长

  当实践结束的“班车”缓缓驶离家乡,家乡的一切以他们为新启,正因为每一位商青学子们的努力付出,让原本寒风凛冽的冬天有了温度,温暖着每一位家乡的人民群众。“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而他们用冻红的耳垂与键盘上的老茧懂得:所谓乡村振兴,不过是让城市与乡土、传统与未来、青春与白发,在某个清晨达成温柔的和解——就像学生为留守孩童改编的那首《明日歌》:“故乡明日何其多,请君听我青春歌。”

(一审:杨露 二审:刘玉锋 三审:鲁红)

教育维权
会员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 中南大学 湖南大学 湖南工业大学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师大附中 长沙经贸职业中专学校 长沙市北大新世纪恒定中学 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