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华声教育>综合>正文

湖南应用技术学院:植根传统文化 让戏曲育人炫起来

2025-01-02 17:33   [来源:华声在线]   [责编:黄爱民]

  华声在线1月2日讯(通讯员 陈磊  卢发松  陈安琪)“面对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不断变化的新需求,我作为唱了一辈子常德戏曲的非遗传承人,做梦都想为老百姓贡献更多艺术精品。感谢湖南应用技术学院为文化传承搭建的育人平台,我一定把毕生所学都传授给这里的大学生!”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常德花鼓戏国家级传承人、湖南应用技术学院客座教授杜美霜老师深情讲述着她与湖南应用技术学院的戏曲情缘。

  近年来,湖南应用技术学院紧扣地方发展实际,将常德戏曲这一承载着常德地区历史记忆、民俗风情、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形式,创新融入学校育人体系,丰富了育人内涵,拓展了育人载体,提升了育人效果。

图片 1.png

  将传统文化纳入课程

  常德戏曲是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在思政教育不断寻求内涵与形式创新的大背景下,地方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蕴含的道德规范、人文精神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独特的视角。为了充分挖掘常德戏曲的育人功能,学校在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地方戏曲文化》《湖湘文化研究》《地方戏曲弦乐欣赏与演奏》《地方戏曲欣赏与表演》《民间文学概论》《民间采风创作》《湖湘文化与常德地方文化》等与地方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

  为了保证课程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力量,学校专门聘请了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常德花鼓戏国家级传承人杜美霜和鼎城花鼓戏保护中心主任胡石柳等名家为客座教授。同时,成立了“美霜戏曲工作室”和“古柳弦乐工作室”两个戏曲工作室,为学生讲授常德本土戏曲文化知识,传授表演技巧,实现了文化育人和课程育人的深度融合。

  将非遗基地建在校园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是学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宣传的场所。以常德丝弦、常德花鼓戏为代表的常德戏曲是国家级非遗项目。2023年5月18日,由湖南应用技术学院、常德市文化馆、常德市非遗保护中心、鼎城区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鼎城区花鼓戏保护中心共同主办的“常德丝弦、常德花鼓戏”传承基地,在湖南应用技术学院挂牌成立。同时,学校还挂牌成立了善德文化传承教育基地、数字化非遗科普基地、阳明文化研究中心等科普基地。基地的建立,在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对大学生进行家国情怀和艺术审美教育、培养大学生的高尚情操,以及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铸魂的新路径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图片 2.png

  将戏曲育人融进实践

  近年来,学校文化传媒学院“非遗赓续”志愿服务队坚持利用暑期“三下乡”等舞台,在鼎城区许家桥回维乡中心小学等地,为中小学生开设戏曲身段教学等实践活动。

  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志愿者们认真介绍常德丝弦、常德花鼓戏的历史和起源,通过亲身示范、细致讲解和耐心指导,向乡村的孩子们传授了戏曲表演的基本身段。志愿者和孩子们一起欣赏和演唱常德戏曲作品,将地方文化的种子播进幼小的心田,增进了乡村儿童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图片 3.png

  以传承创新为引领

  传承基地成立后,师生共同创作、演出了大量反映新时代、新气象、新生活的优秀作品。其中,以大学生回乡创业为题材的现代常德花鼓戏小戏《果树飘香》,以及展现常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舞蹈《绣桃源》,被选送参加湖南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节展演,分别获戏剧类和舞蹈类节目二等奖。

  戏曲文化已成为学校相关专业教师的科研重点。宋小峰老师主持的《“文化搭台,戏曲振兴”——戏曲走进社区及高校的实践思考》被列为2023年重点调研课题;郭菲菲老师主持的《常德地方非遗戏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获2023年省级教改课题立项;罗兵红老师指导的《常德汉剧戏曲文化精神内核的挖掘与推广》等课题,成功立项省级项目。2023年11月,工作室师生与常德市鼎城区花鼓戏团等文化团体联合举办了濒危剧种公益展演。

图片 4.png

  在研究学校高质量发展有关会议上,学校校长李旋旗指出,“作为一所应用型的地方本科高校,湖南应用技术学院一定一如既往地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大保障力度,通过传承以常德戏曲为代表的优秀文化,厚植学生家国情怀,服务社会发展,实现育人目标。”

(一审:杨露 二审:蒋俊 三审:石伟)

教育维权
会员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 中南大学 湖南大学 湖南工业大学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师大附中 长沙经贸职业中专学校 长沙市北大新世纪恒定中学 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