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华声教育>综合>正文

大成桥镇:干部做示范 “三长”齐心干

2024-12-25 14:56   [来源:华声在线]   [责编:黄爱民]

  华声在线12月25日讯(通讯员 李妮)毛坯厨房被粉刷一新,昏暗小屋瞬间明光烁亮。“我今年70岁了,一个人生活,是联组干部陈红波一直尽心尽力帮我改善生活。”今年10月,宁乡市大成桥镇大成桥村跃进组五保户老人走进焕然一新的厨房,连声向跃进组联组干部陈红波表达感谢。从刷墙到打灶台,再到改造水电,陈红波自费帮跃进组困难老人改建厨房和厕所,让老人享受党和政府的温暖。

  为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大成桥镇大力推行片组邻“三长制”工作,打通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除日常走访外,大成桥镇将每月8日定为“群众走访日”。通过设定每月走访主题,建立“定期走访、首受代办、民情分析、跟踪督办”等工作机制,充分听民声、悉民意、解民忧,增加“三长”服务群众的积极性。

  民情日记书写“家长里短”,联系群众“脚步为亲”。大成桥镇面积58平方公里,辖7个村、1个社区,154个村民小组。自“群众走访日”推行后,全镇123名联组干部共完成群众走访记录10780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5000余份,通过“三长”了解村组“信息网”“关系链”,并对户内成员常住地址、工作单位等信息进行详细摸排,了解每户家庭非直系亲属社会资源,助力乡村建设发展。每月,镇党委、镇政府根据各时期的中心工作制定不同的走访清单,让联组干部带着问题和任务下组,将工作落到实处。

图片2.png

  从10月开始,镇党委书记张玮下沉田间地头,利用空闲时间走访32个组,通过抽查联组干部对组上情况的知晓程度,向“三长”了解组上的建设问题,有效激发了联组的工作活力。领导干部率先示范,鼓励干部带着问题上门理关系,带着任务上门做志愿,与“三长”一起走村入户,切实增强了“三长”工作覆盖面,打破了组、村、镇之间的信息壁垒。

  入户走访直面“百姓冷暖”,服务群众“各尽所能”。“只要尽心尽力帮助群众办好一件事情,群众就会帮你宣传,这就是你作为干部最好的广告。”有几十年群众工作经验的联组干部刘国利在分享时如是说道。在走访群众中,大成桥镇党员干部对网格内相关困难户进行重点走访,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汇聚了许多暖心瞬间:鹊山村联组干部李妮自费购买背景布,为20几位老人拍摄照片并打印过塑;大成桥村联组干部唐立驱车往返200余公里,到市外为困难群众办理户口和养老金事宜等,帮助村民解决实际问题。

  与此同时,片组邻“三长”的力量也源源不断涌现:二泉村五组组长尹立兵组织群众积极筹资投劳,冒着炎热的天气修建电排;玉新村双合组组长彭军辉向困难群众捐资捐物,将困难群众视为家人;青泉社区儒安组陈桂先为残障困难家庭争取住房补贴款,筹措子女上学费用……党员和片组邻“三长”把群众当亲人,尽己所能排忧解难,真正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基层群众有了满满的获得感。

  上下联动齐心“解难纾困”,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针对网格干部个人能力参差、问题成因复杂、跟踪督办不到位等问题,镇党委每月组织召开“民情分析会”。各村支部书记与联村干部到会进行本组情况汇报,对收集上来的疑难问题及共性问题进行研讨,并由主要负责人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安排,联村干部负责跟进。4月份以来,联组干部、组长及村干部共同对反馈问题进行集中梳理和分析研判,共收集、解决群众纠纷调解、房屋修缮、补贴办理等实际问题235起,对14户重点帮扶对象进行慰问,新纳入监测户2户7人,消除风险户6户17人,形成了广大村(居)民“吹哨”,片长、组长、邻长“三长”响应,镇村部门联动的工作格局,实现了小事邻内处理、大事全网推动。

  大成桥镇123名机关干部的民情日志本记录着群众的所需、所急、所盼,也记录着让干群关系日益融洽的方式方法。接下来,大成桥镇将持续深化党员“三亮三比”行动,推进“三长制”工作,让干部走向群众、回归群众,让群众认识干部、理解干部,擦亮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的金字招牌,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一审:罗江龙 二审:邓望军 三审:鲁红)

教育维权
会员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 中南大学 湖南大学 湖南工业大学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师大附中 长沙经贸职业中专学校 长沙市北大新世纪恒定中学 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