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8月21日讯(通讯员 林坚)夏田“双抢”,农忙正酣。连日来,常德市蔡家岗镇中湖村处处是抢收抢种的热闹景象:秧苗随着插秧机滑落稻田,捡拾遗落的稻穗确保粮食归仓,收割早稻、翻耕稻田、播种晚稻、除草施肥等农业生产环节有条不紊……这股热潮中,多了不少大学生志愿者的身影。
今年7月以来,湖南应用技术学院组建18支校级重点主题社会实践团,200多名师生参加的实践队伍奔赴乡村基层,围绕美丽乡村建设、消费帮扶、中华文化传承等六个方面,开展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据悉,该校一直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依托,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持续用力做好乡村振兴工作。
设计开发,谋划发展“新路子”
湘西永顺县高坪乡那丘村将换新颜。
例如,要建立系统性文旅景观建筑,打造独特的情侣第一村——那丘,要新增乡村书屋、美丽屋场,结合当地的文旅特色文化和发展规划,这些崭新文化景观将在让包组连片土家族村寨逐个落地。
背后,是一支专业而尽责的队伍——湖南应用技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设计赋能·数字助湘”赴湘西永顺县暑期社会实践团。他们的任务是以民族风格元素为设计灵感,推陈出新,为那丘村“量身定制”文化景观。
团队实地勘察村落的古建筑群,了解当地的发展状况,针对如何解决建筑组团、产业功能、规范分析、景观资源提升、乡村总体改造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初步的策略和设计思路,推动规划设计工作落地见效。
早在2022年,这支队伍就行程不断,格外忙碌。他们创作了以廉洁文化、乡村振兴等为主题的10余幅、共500余平方米有“颜值”又有“内涵”的墙绘,为特色农产品定制了一系列独具匠心的包装设计方案……设计艺术学院近年来更是充分发挥“农旅融合设计”“数字短片创作专题”“互联网营销”等相关课程优势,将设计赋能充分融进教学课程环节中,已提供乡村振兴环境设计方案共计百余套,完成一批基于专业课程的高品质乡村振兴项目设计与开发。
高校作为创造、汇聚、弘扬、传播文化科学知识的殿堂,乡村拥有着最广阔的发展空间,双方融合才能迸发出更精彩的火花。
每年暑期,学校派出一批具有丰富乡村振兴实践经验的校内导师,校地双方共同成立指导老师团队,全程辅导、服务学院师生打牢专业技术基础,形成了“政策有辅导、项目有信息、技术有指导、合作有对接、落地有跟踪、问题有协调”的全过程闭合服务机制。
产业带动,提出增收“金点子”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将项目做在田间地头,学校有着何种思路?
湖南应用技术学院坚持“立足常德,面向湖南,辐射周边地区,聚焦生产服务一线,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与服务”的办学定位,成立全省首个民办高校乡村振兴研究中心,确定一批产学研合作核心基地、示范基地、合作基地,立项乡村振兴科研项目60项,发表乡村振兴科研论文78篇。
借助学校打造的教学实践平台优势,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如火如荼。
在临澧县修梅镇沃沙村,“星火”志愿服务队向村民介绍如何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对葡萄园进行精准管理,分享智能灌溉系统、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农业科技信息。
在石门县北峪湾村,“筑梦未来”社会实践团展开了一场艰苦的抗旱行动,保证柑橘生长所需的水分供给。
在桃源县大水田村,“雅言文明”推普志愿服务队组织“红色文化学习+普通话培训”活动,助推当地文旅发展。
在鼎城区谢家铺镇向家巷村,“展梦启航”社会实践团化身“带货主播”,在田间向广大网友介绍常德香米、古珑山甄选大米等农业特色产品。
在服务乡村振兴发展的同时,学生切身感受到乡村规模种养、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建设成效,并通过实地调研、政策解读、技术指导、交流访谈,探索常德不同区域、不同产业乡村振兴发展模式,进一步坚定了利用专业知识让乡村振兴技术有支撑、人才有保障、产业有组织、农民有收益的目标。
资源挖掘,文化浸润“结对子”
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推动“三下乡”活动,要把文化送下乡,打通基层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漆扇课程太好玩啦!你看,我的扇子好漂亮。”小朋友们纷纷高兴地说。“非遗赓续”推普志愿服务队在许家桥中学开展了扎染、剪纸、珐琅和常德丝弦的特色课程,把非遗技艺带到小朋友的身边。
趣味英语在乡村绽放。“Hello, everyone! Welcome to our fun English class!”外国语学院“白云”志愿服务队用流利的英语和生动的表情展开英语教学,巧妙地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将英语学习与游戏、动画、歌曲相结合。通过生动有趣的“小小售货员”角色扮演,小朋友仿佛置身于真实的英语语境中,大胆地开口表达。
加强理论宣讲,凝聚思想认识。“强国先锋”和“零零支队”在鼎城区十美堂镇上河口村、修梅镇沃沙村、尧天坪镇双合桥村、谢家铺镇港中坪村四个乡村开展乡村振兴理念和西柏坡精神宣讲。“零零支队”还拥有退役复学大学生的独特教育资源,创新性地打造“小小特种兵”特色项目,通过仪仗、擒敌拳等训练活动,培养孩子们的纪律意识、坚韧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农之队”带领当地留守儿童玩趣味游戏、学唱红色歌曲、传播党史知识,用家国情怀点亮成长之路。
基层实践,为民服务“挑担子”
纵使夏日炎炎,热浪滚滚,仍有一群“志愿红”活跃在乡村的各个角落。
“展梦启航”社会实践团对向家巷村425户村民进行走访调查,为村民解读土地流转政策,征求他们的意见和诉求,帮助村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
此外,各实践团同时开展“防溺水、防性侵、防欺凌、防交通事故、消防安全、心理健康、未成年人保护”等各种宣传和社会公益活动,服务了当地居民,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良好风貌,赢得社会广泛赞誉。
学校获“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全国重点项目一项,入选团中央“圆梦工程”等项目3项,2支实践团入选省级优秀团队,在投身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中激扬青春力量、践行青春使命。
湖南应用技术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将不断丰富大学生社会实践内容,组织学生发挥学科特色和专业特长,深入乡村一线、贴近人民群众,为新时代乡村振兴贡献湖应青年力量。
(一审:夏博 二审:邓望军 三审:蒋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