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华声教育>综合>正文

高校搭平台 育人进社区 构建应急安全类高校“3+3+2”实践育人新模式

2024-07-05 15:51   [来源:华声在线]   [责编:黄爱民]

  一、背景介绍

  2022年7月,教育部等十部门公布《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大思政课”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要善用社会大课堂,而社会大课堂则重在实践育人。近年来,《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关于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效深化共青团实践育人工作的意见》也对此提出了建议,强调建立组织领导机制和责任落实机制,提出了统筹校内校外共青团力量的思路,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城乡社区实践计划,增强青年的社会化能力和责任感。

  在此背景下,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青年学生成长规律,充分发挥共青团特色优势,主动融入“三全育人”大格局,结合现有应急安全类人才培养特点,持续深化学生分类培养模式改革,深入落实团中央“青春社区行动”,构建“3+3+2”实践育人模式,即建好育人机制、聚好育人资源、找好育人伙伴,深化项目设计、深化统筹衔接、深化专业融合,打造志愿服务品牌、打造校地合作品牌为一体的实践育人新模式。

  二、主要做法

  (一)制度化先行,优化实践育人顶层设计。

  一是建好育人机制。制定并实施《学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办法(试行)》,将社会实践活动纳入“第二课堂成绩单”,使用学校自主开发的“四位一体”隐形职业素养智慧评价平台中的实践育人功能开展志愿服务,严格秉承发布审核活动的原则,明确活动质量标准和发布要求,建立“发布活动—报名参加—完结赋分”多重审查机制,确保审核过程可记录、可追溯、可查询,实现对学生参与、教师指导经历和成果的客观记录、科学评价、精准认证,保证了“第二课堂成绩单”成绩客观、全面、真实。将第二课堂成绩作为学生综合测评、评奖评优、推优入党、就业能力评估的重要参考要素,并鼓励和引导学生将第二课堂实践成果、项目成果、学科竞赛成果和发明专利等融入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充分调动学生参加第二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是聚好育人资源。逐步构建师生联动、部门联动、校社联动的实践育人新模式。通过打造政府、社会、学校协同联动的“实践育人共同体”,凝聚多元化实践育人合力。学校与长沙县政府、长沙县检察院、湘龙街道签订合作协议,邀请优秀校友、行业专家参与指导实践工作,促进了政校行企多方资源的共享,为学生提供了更广泛的实践机会和专业指导。

  三是找好育人伙伴。积极推动东信烟花、蓝思科技、捷佳伟创等重点企业与学校开展职业技能培养、订单式培养、产业学院协同育人等合作,形成了与行业产业需求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学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契合度,为学生提供符合职业岗位需求的技能培训和实践机会,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二)项目化运行,创新打造实践育人平台。

  一是深化项目设计。积极搭建实践育人多方平台,将移动思政课与社会课堂有机结合。校团委设立专门的实践育人项目办公室,负责组织策划各类实践活动,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成立实践指导团队,由校领导、中层干部和专业带头人以及青年骨干教师组成,全程参与实践活动的管理与指导。每年根据学院特色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精心设计实践项目,如安全技术与应急管理实践、防灾减灾调研实践、社区安全巡查实践、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实践等,推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紧密结合,地方所需和专业所长高度互补,持续提升学科建设水平,服务地方发展需求,将实践项目与人才培养需求紧密结合,并提供多样化的实践机会。

  二是深化统筹衔接。建立学校与政府、社区三方合作关系,确保学生能够参与到真实的基层治理中。学校与各级政府签订合作协议,确保学生获得在政府机关跟岗实习机会,学习实践技能。学校与社区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消防演练等社区服务活动,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专业实践能力。学校近两年共遴选了80余名学生在政府机关、街道社区开展为期2—6个月的跟岗实习锻炼,其中有多名毕业生因实习期间表现优异,通过公开招聘等方式留在所属街道工作,实现了入学、实习到就业的全过程实践育人供给体系。

  三是深化专业融合。精心设计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的实践项目,提升学生职业认同感。由专业师资教师参与实践项目设计和实施。如安全技术实践、紧急救援演练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发挥专业特长,感受专业魅力。依托国家级安全生产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优势,以沉浸式、情景式教育为主线,打造融合生命教育、安全教育结合的研学教育成长计划,目前为社区儿童、青少年设计开发“我是小小安全员、安全知识进校园”等一批深受欢迎的研学教育活动。

  (三)品牌化培育,着力提升实践育人实效。

  一方面,打造志愿服务品牌。积极打造青年学生社会实践的“成长摇篮”,学校教务、学保、团委、科研等相关部门联动,聚焦行业社会需求,引导学生利用专业知识服务地方。组织开展志愿服务项目比赛,将品牌项目作为实践服务工作的主要内容,以提高实践活动的专业性和延续性,其中“湘小安”“安心工作室”等志愿服务团队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志愿服务活动被多家主流媒体报道。加强学校与社区的深入持续合作,常态化落实“青春社区行动”,推动各个二级学院与服务基地结对共建,签订合作协议,为开展既具有学院特色又切实服务社区的实践项目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打造校地合作品牌。发挥学校的专业优势,赋能社区实践育人体系,建立校地合作长效机制。学校以“服务基层人民,促进校地发展”为导向,深入挖掘校内资源,精准定位社区需求,推动校地双方共同参与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志愿者因地制宜作贡献。通过常态化开展实践项目,学校不断加强与服务基地的合作关系,提升实践活动的深度和广度,与湘龙街道共建“社区学院”,助力街道安全形势持续稳定。近两年活动累计注册志愿者近万人,累计志愿服务总时长达6000小时。

  三、取得成效

  学校秉承“思”“做”结合、“践”“育”并行的理念,不断加强实践育人工作,助力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在奋斗中前行。

  一是多方发力有广度。培育了一批分级分类、特色明显的实践育人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开展乡村振兴调研、社区安全巡查、应急管理演练等,涵盖了多个领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逐步形成实践育人合力,积极服务乡村振兴及社区安全稳定发展,引导学生将所学技能和知识转化为服务人民的志愿行动,提升了实践育人实效。防灾救援学院2023届毕业生成功入选全国大学生西部计划、消防救援专业一名学生获2023-2024年度“湖南省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被推荐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人选。同时,团队将实践成果转化为艺术成果,作品《新长征路上的追红人》获教育部关工委2023年“读懂中国”活动“优秀微视频”、作品《奉献社会 做守护平安的忠诚卫士》获第六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活动高职组三等奖。

  二是多维贯通有深度。构建实践育人同心圆。在实践活动中,学院注重多维贯通,将理念信念贯穿校园文化建设,把握育人关键节点,加强就业指导,促进青年学生高质量就业。通过多维度的措施,如丰富实践项目、加强就业指导等,学院努力构建实践育人的同心圆,确保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全面发展,实现个人成长与社会责任的有机结合。依托省级一流特色专业学科优势,引导学生学思践悟,运用专业所学知识解决社会具体问题,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竞赛食品药品检验获国赛二等奖,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化学实验分析、数字化产品设计与开发、信息安全管理与评估获国赛三等奖。

  三是多轮驱动有效度。在实践活动中,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如“湖南省向上向善好青年”“湖南省青年岗位能手”“湖南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个人”等荣誉获得者;实践队获评第十五届全国“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志愿者中国行”科普活动优胜奖,暑期“三下乡”国家级重点团队,实践项目入选湖南省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十大典型示范项目;积极参加了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综合与区划怀化市项目,并受到表彰;志愿者代表被中国青年报、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等主流媒体平台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作者/佘文珏 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  )

(一审:夏博 二审:刘乐 三审:鲁红)

教育维权
会员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 中南大学 湖南大学 湖南工业大学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师大附中 长沙经贸职业中专学校 长沙市北大新世纪恒定中学 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