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与班主任以及语文老师合影。)
泱泱中华,万古江河,如日之升,如月之恒。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大地上,一草一木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跟随着怀化形象大使易烊千玺的脚步,我重新认知了我的家乡——怀化。巍巍雪峰山,悠悠五溪水,山的厚重,水的灵动,在此完美融合,一粒粒种子在这座城里向下扎根,向上生长,迸发出新的生命活力。
青青石街,苍苍楼宇,驻足停留间,感受文明的种子在此生根发芽。跟随片中的一帧帧图像,肆意地在时空中穿梭,触摸洪江古商城经久不衰的生命力,体味芙蓉楼上的微风拂面,见证黔阳古城留存至今的斑驳点点。文明的种子开了花,馥郁芬芳。一代洪商用勤劳和智慧打通了大西南通向世界的第一站,小小的油桶,承载着数代洪商的记忆。与王昌龄一同登上芙蓉楼,纵望大江奔涌,百舸争流,河浪千叠,滔滔不绝,用心去体味“一片冰心在玉壶”背后的一片赤子之心。踏上黔阳古城,川流不息的人潮和热闹非凡的码头,无不在向世界宣告那个年代的辉煌过往。“黔滇门户”,“全楚咽喉”,这里播下的文明种子,在悠久历史中薪火相传。
漫步金色的稻田,在一株高高的稻穗下,歇息着一位刚刚劳作完的老人,他就是袁隆平院士。当年袁爷爷手捧着成功的杂交水稻种子,满心欢喜,因为他知道,这粒小小的金色种子,承载着他的禾下乘凉梦,这粒种子将从怀化出发,走向中国,改变世界粮食格局。八月,随意漫步在家乡熟悉的田间,触目可及稻浪千重,漫野可闻稻香阵阵,用手触摸低垂的稻穗,粒粒饱满。这些正是袁爷爷数十年如一日躬身田间,深耕精育的杂交水稻。这是一粒科技的种子,也是在怀化这片土地上,人民用时光、汗水与智慧凝结成的硕果。
种子的生长遭遇狂风暴雨而屹立不倒。近代中国风雨飘摇,步履蹒跚,在怀化这片光荣的土地上,红色种子萌芽破土。长征初期,湘江战役后,残存的三万红军来到怀化通道。在革命危难之间,毛泽东以其睿智的军事洞察力,从通道转兵贵州,保存了革命的根本力量。红色革命的种子以顽强的生命力,向上生长。粟裕将军从会同出发,滕代远从麻阳出发,向警予从溆浦出发,还有一大批革命英雄和先烈,从家乡怀化出发,共同走向了革命,走向了那个风雨飘摇的中国。从怀化西去38公里,有座平静的小城,这里矗立着一座洁白宏伟的建筑——芷江受降纪念坊。78年前,十四年的抗战,十四载的屈辱,一朝在芷江终结。今天,这里成为游人如织的景点,也成为了附近中小学生爱国教育基地。走在纪念馆中,一种宁静庄严感和美好祥和感交织而生。历史的烟尘早已远去,但是历史在这里不会被湮没,反而在反复的回望与瞻仰中,不断警醒,激励着我们。
一粒粒种子在怀化生根发芽,如今早已枝条互相缠绕,成长为参天大树。跟着影片,肆意穿梭在怀化的历史时空之中,不识家乡真面目之感尤为强烈。既有初见的惊艳与震撼,亦有不识的不安与愧疚。“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这是袁隆平爷爷生前常说的一句话。在怀化这块沃土上,我们每个怀化人也要做一粒好种子。生于斯,长于斯,怀化的山河风月,草木人情,智慧精神都应是我们生命的底色与亮色。
每天有无数的高铁从城市的周边疾驰而过,连结着南来北往的梦想与乡愁。课余间隙,从教室的窗户向远处眺望,依稀能瞥见高铁疾驰的白色身影。梦想就在书本与抬头间飞驰,我们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作者/陈幼楠 怀化市湖天中学学生)
(一审:蒋宇 二审:卢小伟 三审:谢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