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4月10日讯(通讯员 宋晨光)4月9日上午,怀化市鹤城区彭爱萍艺术教师工作室走进怀化市跃进路小学,开展“聚焦核心素养 创新美育课堂”专题教研活动。14名艺术教育工作者观摩了任文瑾老师执教的一年级美术课《我的名字》。
本堂课是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美术第一单元“龙的传人”,本课以“我的名字”为主题,结合单元要点“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引导学生探索汉字的独特魅力,特别是象形字,并通过创意绘画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
课堂伊始,任文瑾老师播放动画片段,瞬间点燃学生热情。播放结束后,老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名字的由来和含义,巧妙引出汉字演变的话题,自然过渡到课程主题,激发学生探索名字中“汉字宝藏”的兴趣。
在趣味探索环节,任老师依次展示“日”“山”“月”等象形字,让学生直观感受汉字初始形态,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汉字文化的大门。随后,开展“找朋友”游戏,引导学生把名字中的字联想成小图画;又通过展示点线面装饰的名字范例,教学生为名字“穿花衣”。任老师亲自示范装饰步骤,学生们在老师的鼓励下,大胆动手创作,任老师巡视指导,及时肯定学生的创意。
作品完成后,学生们轮流展示作品,大家互相猜测名字并交流最喜欢的作品,课堂氛围热烈。最后,任老师布置了用树叶、橡皮泥等材料创作名字的课外拓展任务,并在小结中回顾所学,引发学生对后续课程探索汉字奥秘的期待。
评课环节中,工作室成员展开了热烈讨论。从核心素养目标来看,这堂课在文化理解方面,借象形字让学生感受汉字文化起源;在审美感知上,通过点线面装饰教学,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在艺术表现中,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名字画,提升表现能力;在创意实践上,无论是“找朋友”还是装饰名字,都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成员们还从跨学科融合、教学设计等角度深入交流,一致认为这堂课借助数字技术,实现了从文化认知到艺术表达的出色过渡。首席名师彭爱萍老师总结时强调,美育应深深扎根传统,培养学生用当代语言讲述中国故事的能力。
此次教研活动是怀化市鹤城区彭爱萍艺术教师工作室本学期系列活动的开篇之作,不仅为下一步送教下乡奠定基础,也为美术教师备战鹤城区美术教师素养大赛做好相应准备。未来,工作室将继续深挖本土文化资源,构建特色课程体系,通过美育课堂让文化自信在孩子心中落地生根,培育出具有深厚中华文化底蕴的时代新人。
(一审:谢振华 二审:卢小伟 三审:刘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