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4月7日讯(通讯员 向葵)近日,津市市第三中学联合津市市国学文化传播服务协会开展了“缅怀先烈寄哀思,守护心灵绽芳华”主题实践活动。本次活动通过沉浸式仪式与生命教育,引导青少年在缅怀先烈中汲取精神力量,树立积极的生命观。
在津市市烈士陵园,师生代表身着整齐校服,庄严肃立,在国学文化传播服务协会发起人吴莉莹女士的引领下,进行缅怀先烈的祭奠仪式。学生代表刘泉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悲壮铿锵地诵读祭文。随后全体师生进行了三分钟默哀,现场寂静无声,唯有松柏轻吟。学生们从老师手中接过菊花,缓缓走向纪念碑,将花束轻轻摆放,并绕行纪念碑一周,感受着那些年轻生命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永恒印记。
在扫墓环节,学生们整齐地跪立在每一位烈士墓碑前,用湿巾小心翼翼地拂净墓碑上的灰尘。正在这时,一位身着朴素、两鬓斑白的老人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他急切地在墓碑间穿梭,最后恰好停留在一位学生旁边的墓碑前,激动地说道:“哦,你在这里啊!终于找到你了!”
在场师生被这一幕深深触动。经询问得知,这位老人是长眠于此的王先淼烈士生前的班长。正是他将战友的骨灰从战场带回,安葬在故乡。后来烈士遗骸迁至陵园,老人年事已高,直到今天才终于找到战友的安息之地。
看到老人要去买鲜花,学生们立即递上手中的菊花。在老人的带领下,大家恭敬地为烈士献上鲜花,仔细瞻仰墓碑上的铭文:王先淼烈士之墓(1957-1980),牺牲时年仅23岁。
师生们静默肃立,目光扫过陵园里一排排墓碑:22岁、25岁、26岁、16岁……这些永远定格在青春年华的数字,让在场每个人都红了眼眶。
高三学生戴馨怡在感悟中写道:“我望着一个个墓碑,看到了许多年轻的生命因战争而消逝,他们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换来了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他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家国之耻,更不让革命先烈的英魂枯萎,这是对他们最好的缅怀。”
“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度,而在于是否如星火般照亮过他人。我们究竟应该如何选择度过我们的一生?”心理健康教师向葵对学生们进行了心理引导,将烈士们的事迹和我们现代的生活进行对比,引发了学生们对“生命的意义”的深度思考。
从陵园到校园,从历史到当下,这场实践活动正化作春雨,悄然滋润着青少年的心田。当越来越多的学生懂得,真正的勇敢不是无惧死亡,而是带着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在风雨中毅然前行,红色基因便有了最生动的传承。
(一审:谢振华 二审:卢小伟 三审:刘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