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雨 海宁
乡村小规模学校——学生数不足100人的村小学和教学点,是我国教育体系的“神经末梢”。日前召开的湖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和管理的意见》。该《意见》为我省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描绘出清晰的“路线图”。
从历史发展来看,乡村小规模学校在服务农村最困难群体、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普及水平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受地理、现实等多方面因素制约,这类学校目前仍是教育的短板,迫切需要进一步全面加强建设,提升育人质量。
《意见》在学校布局方面颇下了一番功夫。乡村小规模学校布局既要有利于为学生提供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又要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方便学生就近入学;既要防止过急过快撤并学校导致学生过于集中,又要避免出现新的“空心校”,殊为不易。《意见》在总体上细化了学校布局原则、撤并乡村小规模学校原则,也作出“不搞一刀切”的制度规定,坚决防止因为学校布局不合理导致学生上学困难甚至辍学。
能否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关键在教师。以往,有不少乡村教师留在农村是因为情怀,他们坦言自己“打小在农村长大,对村里孩子想要得到更好教育的渴望感同身受”。而随着时代发展,教师在农村工作,面临爱情、友情和亲情的现实考验,光靠“感情留”“硬留”行不通。《意见》在落实教师待遇、职称评聘、培养培训、促进交流等方面均向乡村小规模学校倾斜,是要让乡村教师实打实的“劳有所得”,真真切切地感觉到“有尊严”。有了这颗“定心丸”,乡村小班化教学的“小而美”才算真正有保障。
受疫情影响,学生上网课成为“补救”的手段。但极少数农村孩子上不了网课的新闻也引来社会各方关注。对此,《意见》在推进乡村小规模学校信息化建设方面专门作出制度安排,既保障让每所乡村小规模学校都接入互联网,具备“上网课”的条件,又让学校同步拥有网上优质教学资源,真正能够“上好网课”。这背后,不仅是学校补课,通讯公司也要补课,尽快织密偏远农村地区的网络;当然,农村学校的老师也要补课,尽快掌握网络时代的教育教学技能。
种种良苦用心,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义务教育的阳光普照地处偏远农村却一样活泼可爱、渴求知识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