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华声教育>校园动态>正文

理性直面问题 避开育儿“套路”

2020-06-18 11:28   [来源:人民网]   [作者:殷飞]

从事家庭教育指导实践20年来,回答家长咨询时我说得最多的两句话是:“别急,这很正常。”“先去找医生检查一下,没有问题了再来找我谈家庭教育的问题,别耽误了孩子的治疗。”

前一句反映了急于求成的家长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发展性问题的误解,他们总是把儿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看成孩子的缺点,不能耐心地陪伴孩子走过成长的风雨;后一句反映了碍于面子的家长对孩子障碍式问题的回避,当孩子有了身心发展障碍时,不少家长不愿意到正规的心理精神科接受规范的诊断与治疗,不能正视问题,病急乱投医,把心理疾病当成道德问题去解决。

指导实践越深入,面对越来越多的个性化家庭教育问题,我发现不少家长被哲学和心理学某个流派的理论推导出来的理念所误导,把各种流行的“关键期”“爱与自由”“相信儿童”“保护天性”的术语和观念当成实践指导原则,不仅被各种育儿“套路”制造了育儿焦虑,甚至因为讳疾忌医而耽误了孩子的最佳治疗期。

通过对语言文字、传统家训以及父母教育角色认识与扮演问题的探索,我越来越体会到,家庭教育实践的困境来源于理论的偏激与蒙蔽。当下,迫切需要引导更多家庭基于教育的“生活临床”,综合各种理论智慧,走上理性的教育之路,而不是从某个理论出发,顾头不顾尾地谈如何让亲子关系更融洽、毫无逻辑地鼓吹“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想当然地给家长颁发教育孩子的“上岗证”等。

家庭教育指导不是家长和专家躲在房间里的“密谋”,不是父母和教师形成统一战线对儿童施压的“技巧”。需要直面孩子的众多成长问题,直面广大家长普遍关切的教育话题,以生动的家庭生活场景、真实的抚育孩子困惑为源头,通过对教育现象的分析,传播儿童发展心理等相关知识与规律,帮助家长学会尝试分析问题,提升分析真实教育困惑的能力,避免用理论套用教育实践的误区。

如何做父母需要学习,更希望全家人就教育话题形成家庭学习共同体,创建学习型家庭。当学习和讨论在家庭中形成风气,困惑我们的教育焦虑也就在信任、开放和友善的家庭氛围中得到缓和与解决。

(作者殷飞,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教育维权
会员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 中南大学 湖南大学 湖南工业大学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师大附中 长沙经贸职业中专学校 长沙市北大新世纪恒定中学 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