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3月26日讯(通讯员 胡兴发 全庭明)在广袤乡村的土地上,教育宛如一束微光,照亮着孩子们前行的道路。而在这微光背后,是无数教育工作者默默的付出。绥宁县麻塘苗族瑶族乡联民学校的于长海老师,便是其中一位用28年的时光,书写乡村教育诗篇的追光者。
情牵乡村,初心如炬
于长海老师与乡村的缘分,从他出生的那一刻便已种下。联民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缕炊烟都承载着他童年的记忆。这片土地给予他生命的滋养,也在他心底种下了一颗奉献教育的种子。1997年,本科毕业的他,没有丝毫犹豫,毅然决然地回到乡村学校,投身于乡村教育事业,自此开启了长达28年的育人之旅。
乡村的教育环境艰苦,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资源匮乏。但这些困难在于长海老师眼中,不过是成长路上的磨砺石。他深知,乡村的孩子如同破土的幼苗,需要知识的雨露来滋润,需要更多的关爱与引导。
有个冬天,寒风凛冽,班上有个孩子衣着单薄,冻得瑟瑟发抖。于长海老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下班后,他立刻去镇上为孩子买了保暖的衣物。这样的温暖瞬间,在他的教学生涯中不断上演。他用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孩子们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也让家长们打从心底里信任他。在他心中,乡村教育不只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生的使命,是他对这片土地和孩子们深深的眷恋与承诺。
耕耘教坛,爱满课堂
在过去的28年里,于长海老师担任过班主任,教过数学、生物、体育等多门学科。无论教哪一门学科,他都全力以赴,用自己的智慧与热情,点燃学生求知的火焰。
教数学时,那些复杂的公式和抽象的概念,在他的讲解下变得生动有趣。他会用生活中的例子,比如买卖东西算价格、丈量土地面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让学生们惊叹原来数学就在身边。在他的引导下,许多曾经对数学望而却步的学生,逐渐找到了学习的乐趣,成绩也稳步提升。
生物课上,他带着学生们走进田野、山林,去观察花草树木的生长,去探寻昆虫鸟兽的奥秘。他鼓励学生们亲手种下种子,观察它们发芽、开花、结果的全过程,感受生命的神奇与力量。学生们在他的带领下,不仅学到了课本上的知识,更培养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哪怕是体育课,他也倾注了全部的热情。他精心设计每一节体育课,组织各种有趣的体育活动,让孩子们在运动中锻炼了身体,也培养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团队合作精神。
课后,他总是耐心地辅导学生,为那些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孩子答疑解惑。他常常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陪着学生一起攻克难题。在他的努力下,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起航,追逐着自己的梦想。
跨界逐光,破茧成蝶
随着时代的发展,英语教学在乡村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学校却面临着英语教师短缺的困境。这时,已经在多学科教学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于长海老师,做出了一个令人敬佩的决定——主动申请参加邵阳学院英语专业的委培学习,然后转行教英语。
这意味着他要重新学习一门全新的专业知识,一切都要从零开始。但他没有丝毫畏惧,心中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的责任感,成为他前行的动力。在委培的日子里,他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每天如饥似渴地学习英语知识。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照进窗户,他已经在背诵单词;夜晚,万籁俱寂,他还在台灯下钻研语法。遇到困难时,他从不气馁,积极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经过两年的刻苦学习,他以优异的成绩回到学校,踏上了英语教学的新征程。为了让学生们学好英语,他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他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让学生们通过观看英语电影、听英文歌曲,感受英语的魅力;他组织英语角活动,鼓励学生们大胆开口说英语,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在他的努力下,学生们对英语的兴趣越来越浓厚,英语成绩也有了显著提高。
28年的时光,在乡村教育的舞台上,于长海老师用坚守诠释着教育的初心,用爱心浇灌着祖国的花朵,用行动谱写着一曲动人的赞歌。他是乡村教育的守望者,守望着乡村孩子们的梦想,守望着乡村教育的未来。他用自己的故事,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乡村教育事业,让那束微光,汇聚成照亮乡村孩子前行道路的璀璨星河 。
(一审:谢振华 二审:邓望军 三审:谭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