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12月17日讯(通讯员 蔡明轩)在教育的田野上,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种子,等待着阳光雨露的滋养,可以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杨永茂,武陵区丹洲乡中心小学教师,一位深耕乡村教育32载的园丁,用他的智慧和爱心,捕捉并放大了每位学生的闪光点,让教育的天空异彩纷呈。
杨永茂不仅仅是一位教书育人的老师,更是一位生活的记录者。他习惯用手机镜头捕捉学生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早读的专注、阅读的投入、课堂的互动……学生们的每一个笑容、每一个动作都被他定格在相机中。每周末,他将这些图片制作成精美的美篇,通过家长群和朋友圈,让留守儿童的家长们能够“看见”孩子的成长与进步。周一的班会上,这些美篇再次被播放,学生们在老师和同学的赞美声中,心中洋溢着激动与自豪。每届学生毕业时,杨永茂还会将美篇链接到二维码,作为礼物送给家长与学生,成为他们宝贵的回忆。从2017年至今,他共制作了229篇美篇。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阅读与写作上,杨永茂也下足了功夫。他不仅自己带来图书建立图书角,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并写读书笔记,还每周评选阅读之星,每月召开读书交流会。他坚持要求学生每天写作文(日记),并选取其中的好词、好句、好篇在班上交流评议。学生们在一次次的肯定中增强了写作兴趣,又从别人的优秀作文(日记)中逐渐积累,提高了写作水平。每送走一个毕业班,他都会要求他们留下1-2篇优秀作文(日记),装订成作文集供学弟学妹们学习。从2010年至今,他已经收集了八本作文集。
面对农村孩子家庭教育弱、留守儿童多、行为习惯差等挑战,杨永茂始终坚持以更多的耐心和心力去关注每一个孩子。此前,有个学生患有多动症,爱随意打人,刚接手时让杨永茂头疼不已。但杨永茂没有放弃他,而是发现了他的爱好——看课外书。于是他鼓励他把书中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这一举措不仅让他受到了同学们的赞赏,也让他逐渐爱上了阅读和分享。从此以后,这位同学下课后总是手捧着课外书,有关他的告状也几乎销声匿迹。
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外,杨永茂还承担了更多的责任。他每天更早起床来到学校引导学生早读,下课后不厌其烦地辅导后进生,放学后逐一家访与家长沟通。2019年他响应号召,到了更艰苦的石门新铺镇育红完小支教担任六(2)班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尽管这个班基础较差且每天寄宿在学校,但他毫无怨言,毅然接受并坚守在三尺讲台上,直到支教结束,也没有迟到一次请假一天。他的付出让班级风气与学习习惯有了极大的提高。
32年的乡村教学生涯,无论刚接手的班多差多乱,经过他的耐心教导,学生的习惯与班风都在全乡位列最前。虽然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很苦很累,但他看到学生的进步或是得知学生去了更好的学校深造后,心中又是快乐至极。他决心一直坚守,为乡村的孩子们带去更多的阳光和雨露,让他们在教育的田野上茁壮成长、绽放光彩。
(一审:蒋宇 二审:余画 三审:刘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