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12月3日讯(通讯员
李金柏)罗新民,男,52岁。现任邵东市城区第一初级中学办公室主任,邵东市语文骨干教师、语文学科培训专家。曾获得多次“县嘉奖”,多次被评为“优秀教育管理工作者”、
“教研教改优秀个人”、
“教学常规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等。所教初中语文学科总在同年级名列前茅。30余年的教育生涯,他一直用拼搏与奉献、爱心与信心诠释着“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教育的孺子牛”。
乐于奉献 爱生如子
“没有罗老师,就没有我的今天。”现任湘潭大学教授的陈羽红,每逢教师节,总会以深情之姿,向昔日班主任罗新民老师表达其十多年来不变的深切感激。
1994年,时年12岁的陈羽红成为罗新民老师的首届学生。彼时,其父母因家庭生计所迫,外出务工,却自此音信全无,留下年逾古稀的祖父与陈羽红及其姐妹共同生活,相依为命。然而,外祖父年迈体衰,已无力承担她们的抚养责任。为避免两位学生辍学,罗新民毅然决定将她们祖孙三人接至自己家中,并在经济扶持、生活照顾及学业辅导等方面,竭尽所能地提供了全面帮助,直至她们姐妹二人顺利完成学业。
“老师,好想您呀!一定抽时间来重庆玩!”这是罗新民老师的第二届学生宁贵能在邀请老师,他目前担任重庆某公司董事长一职。回溯往昔,彼时的宁贵能年仅十一岁,其母因病瘫痪在床,其父也体弱多病,家庭经济状况极为困窘。在得知这一情况后,罗新民主动承担起了宁贵能同学中学三年的学费及餐费。
30多年来,罗新民始终以慈父般的责任感关心、爱护每位学生。无论是班主任工作还是学校的管理工作,他都奉行爱的哲学。他说:“教育就是爱的事业。”对待学生,他一视同仁,从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他说:“后进的孩子,是深埋在不毛之地的金矿,老师更要当好善于发现、开采金矿的矿工。”对于这些孩子,对他而言只有心痛,没有头痛;只有偏爱,没有偏见。他总是能用热爱、信念和智慧来化腐朽为神奇。
勤于沟通 以心聚心
“只有老师、家长、学生三者形成合力了,教育才能取得最大的成效。”罗新民总结30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时如是说。为此,他每天都要花大量的时间与任课教师沟通、与家长沟通、与学生沟通。
新学期伊始,他首要之务便是促进学生与全体任课教师的逐步“相识”“相知”“相爱”。他会把班级学生座位表及学生花名册及时送到科任教师手中,使教师在短时间内熟悉学生。科任教师第一次上课前,他也会向学生介绍老师的优点,让老师在学生中树立其威信。开学伊始,他就会做好家访计划,每一个学期都会对所有的学生家访一次。平时一有时间,就热心地与家长互相交流学生在家和在校的表现,引导家长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让家长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
他说:“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越是学困生越需要老师的帮助和鼓励。”罗新民是出名的后进孩子王,对于那些课堂上不遵守纪律或不做作业的孩子,他不用“新官上任三把火”—--先用制度处罚他们,而是先接近学生,和他们谈心,设法认可他们的闪光点,在认可他们的基础上提出他们的缺点,这样孩子很容易接受。反复地交涉,这些调皮的孩子改变很大,连家长也感到十分意外。由此,他悟出了一个道理:只有以心换心,以心聚心,蹲下身子和孩子平等交流,教育效果才会最好。
以身作则 勇于探索
罗新民在30余年的班级和学校管理中,深深感悟到:管理工作事无巨细,做好管理需要付出大量的心血,需要管理者具有高超的管理艺术。
2014年—2015年,罗新民分管学校的文明卫生工作,为了让学校的卫生尽快好转。他认真分析了学校原来的管理措施的利弊,在此基础上,创造性提出了“全员参与,交叉评比;一日一结,周末大结;点面结合,随时抽查;以身作则,以点带面”的文明卫生方案。短短的一周时间内,学校的卫生面貌焕然一新,并在2016年度全市创文创大评比中,荣获邵东市创文创卫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他说:“家庭内,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社会上,教师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每看到一丁点儿果皮纸屑,罗新民都会率先垂范。孩子们看到了老师的行动,爱护环境卫生的意识便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悄然生根发芽。每一次的大扫除,罗新民总是以身作则,撸起袖子亲自干,带领孩子们擦地拭窗。他说:“优美的环境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力,罗新民经常在与年轻教师交流教育教学经验时说,“打铁还需自身硬。人要活到老,学到老,与时俱进。”几十年来,他依然苦练教学基本功,坚持深入课堂听课、评课,详细记录师生的双边活动,针对课堂出现的问题与老师们进行探讨。他强调:“教学若无反思,则难以取得进步。”他持之以恒地撰写教学反思,那厚重的几本反思笔记,正是他数十年教学生涯的心血。
据传,沙漠中生长着一种无名之花,无需沃土滋养,亦无需水分充沛,仅凭汲取少许养分,便能绽放出超越众芳的美丽花朵。罗老师便是这样一株无名之花。他说:“我无悔我的选择,我坚信,我的心在哪里,哪里就有我的收获和快乐。”
(一审:谢振华 二审:蒋俊 三审: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