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芜尽处是春山
——隆回二中“励志好少年”刘科成长掠影
华声在线6月26日讯(通讯员 陈玉娥 江志勇 刘光文 黄武)6月23日起,各地高考成绩陆续放榜,魏源故里一位高考学生的励志故事瞬间冲上热搜,传遍三湘大地,其追风赶月的成长之路,让人慨叹。这位学生就是来自隆回二中798班的刘科,“近乎盲人”的他,今年高考获得了613分的优异成绩。
未满18岁的刘科,天生右眼无视力,左眼视力仅有0.04。正如刘科自己所说:我不是盲人,但我无限接近盲者。
刘科出生在隆回县南岳庙镇新家桥村十组,家庭经济拮据。在他半岁时,被诊断为右眼先天性失明、左眼球原始玻璃体浑浊,仅有0.02的视力。两岁那年,家里人东挪西借凑齐了手术费,准备为刘科做视力恢复手术。当一切准备就绪时,北京一位教授强烈建议:这台手术风险极大,手术一旦失败,左眼仅存的0.02视力也将不复存在,孩子就彻底成了盲人。刘科虽小,却很懂事也很顽强,内心也有恢复正常视力的强烈愿望。刘科的父母并未放弃为孩子治疗眼疾,想全力改变这一残酷事实。此后的十年,他们一家想尽千方百计、历尽千辛万苦,先后去过湘雅、同仁、协和等知名医院,但专家的诊断结果,让刘科无法通过手术改变“他近乎盲人”这一现实,也从此预示着这孩子未来的求学之路与人生之路蒙上了挥之不去的巨大阴影!
刘科父母异常执着,一边从事高强度的劳动养家糊口,一边带着孩子寻医问诊,希冀事情会有所转机,但始终没能如愿。随着时间的推移,刘科渐渐长大,左眼视力略有提升,变成0.04,但也就此定格,再无好转,其右眼结构早已完全退化。
刘科小时候没有助视器,读书写字很难受,总是泪流不止,但是当时没有办法,经常只能用手擦掉眼泪,然后继续学习。小刘科很要强也爱运动,同学们打乒乓球,起初他无法参与,他就在家里不断练习,磨炼球艺。
进入中学,课程增加,难度加大,刘科学习完全依靠助视器。其实,助视器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只能有所缓解。
刘科看书要用脸贴着书本,这眼睛“吻”书“痴”久一点就会很模糊、很难受。刘科写字的速度很慢。很多时候,好不容易写出来的字,常人难以辨认。因此,刘科的桌子上从不摆放课本以外的资料书,他也没时间写更多的字。刘科深知,不能要求老师为他一个人而放慢教学进程,因为课堂是大家的,他只有利用下课默默地去黑板前做笔记,他的作业也因此常常拖欠。学校安排刘科做励志演讲,他基本没看演讲稿,因为他无法对着稿子朗读,所以,他只能将演讲稿上的内容先背下来,然后尽可能流利地演讲。
在数学、物理、化学课上,刘科从不做笔记,他从不刻意去记那些公式、定理,只想把所有公式、定理产生的原因以及推导的过程弄清楚,从而让自己的记忆更加深刻。刘科也不能像其他勤奋的同学一样提前预习书本后面的内容,他只能想方设法把老师所讲的知识往更深层次去理解,力求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对于作业,刘科自有一套特殊的方法,像化学老师所说的那样——抓主要知识。因为刘科写作业的速度很慢,不可能像同学们一样完成各科作业,他只能把主要时间花在高考科目上,凭借不断地练习,来更深地理解老师所讲的知识。刘科发现,有些知识,只有理解得越深,做题速度才越快,同时正确率也才越高。对于做笔记,班主任陈老师教刘科先盲写,加快做笔记的进程,掌握规律后,能达到庖丁解牛时的那种“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的效果。
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前行。刘科很上进,有些事,不是他不想做,而是做不了。刘科也想像同学们一样在寝室“内卷”,但他那一丁点视力根本不允许;他也很想去参加各种奥赛培训,但他连平时的作业都完成不了。刘科曾幽默地说,在考场上,我一直没有时间看看这最后一道题长啥样。
“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刘科把海明威的这句话作为他行动的指南。进入隆回二中就读后,刘科得到学校、老师的无私帮助,尤其是班主任陈玉娥老师对刘科的关爱更是无微不至,视如己出。刘科信心倍增:我相信我一定能向阳而生,逆光逐梦,并让梦想开花结果。
然而进入青春期,刘科同大多数孩子一样,开始变得叛逆,贪图玩乐,甚至一度迷失方向而情绪低落,家长束手无策。刘科高二接连两次联考成绩均不理想,萌生了辍学的念头,步入高中阶段的关键时刻,稍有不慎,将会前途尽毁。学校党委书记李柏树多次找刘科谈人生理想,循循善诱,并亲自来到798班激励刘科要自强自立、勇毅前行,刘科说聆听李书记教诲,如沐春风、茅塞顿开。校长廖敦燕指示学校相关部门因材施教,给予人文关怀。学校团委为激励刘科,安排他在国旗下讲话,并为他争取了多项助学金。刘科“看”“写”存在困难,他常利用课外时间找老师请教,所有任课老师都会牺牲休息时间耐心辅导他。
非常时期,班主任陈玉娥老师严爱有加,并针对刘科制定一系列培养措施。一是锤炼品质,让刘科生活在团结友爱的集体,培养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助人为乐的品德;二是提高能力,让刘科担任班上的学习研究员;三是日常活动同等对待,刘科要照常出操,承担相应的劳动卫生任务;四是教会生活,要求刘科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五是贴心关爱,时常夸奖刘科的思维能力,为他设计当科学家的美好蓝图,多方打听并为他募捐到最先进的助视器,这款助视器由市人大代表推荐、捐赠。同时为刘科争取助学机会,让他享受高考应有的权益。
莫道浮云终蔽日,总有云开雾散时。那一刻,沉入谷底的刘科重新振作精神,奋发向上;那一刻,刘科开始领会一个青少年应有的担当;那一刻,刘科终于明白一生将会面临的挫折与挑战,开始潜心学习、肯钻研、爱探究,敢于向老师请教,刘科的成绩提升很快,更加阳光自信。一次,刘科去医院看病,医生问他是否在特殊学校读书。刘科很淡定地回答:我在隆回二中读书,虽然我身体上有差异,但我仍然觉得自己是个普通的正常人。
终于,高考到了,在学校和老师的亲切关怀下,刘科的一切都是那么顺利,英语老师亲自送考,班主任自始至终在场外陪考,还有同班同学的关心鼓励。刘科在《自传》里发自肺腑地写道:高考期间我最大,就连我的饭和汤都是老师帮我打的,学校领导、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对我恩重如山!
离校之际,刘科动情地说,在隆回二中度过三年后,我变了,我不再浮躁,开始变得沉着;我不再内向,开始变得开朗;我不再贪图玩乐,开始懂得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
正如刘科所说,他的成功是各种因素共同促成的: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单独设置考室,暖心服务;学校领导、班主任与科任教师齐抓共管、倾囊相授;各级教育机构和社会各界无私帮扶、关爱有加,还有父母、同学的支持与鼓励。生活在这样一个大家庭里,刘科倍感幸福。
风雨不改凌云志,振衣濯足展胸怀。刘科计划学医,做一名眼科专家,希望有一天用知识改变自己乃至更多人的命运。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
(一审:龙晓龙 二审:蒋俊 三审: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