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5月10日讯(通讯员 陈美艳 谷梅)从1988年参加工作至今,宜章县第七中学教师李平高已在农村学校从教35年。这35年里,他担任过不少职务,但他的工作重心始终在历史教学上,用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启迪一批又一批学子对历史的喜爱。
讲故事,学生爱听也爱学
要问对这位历史老师印象最深刻是什么?161班谷绍波的回答是——讲故事。
那时候,谷绍波所在班级成绩在七个班里面排倒数第一,很多学生都不爱学习,课堂上闹腾得很。但是一到下午的历史课,班上所有人都变得异常安静。因为,大家都在认真听李平高讲故事。
谷绍波到现在都记得,李平高脾气好,讲的课也非常有意思,尤其是涉及故事的某个情节,讲得有趣又生动,甚至想让人穿越回到过去的时代,现场体验一下历史中的世界。这种以讲故事为引线的启发式教学,班上同学都很喜欢,课堂氛围瞬间就被带动起来了。
历史毕竟时间久远,学生对某些知识点难以有代入感,如何让学生对课本上枯燥的内容产生兴趣?李平高抓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从历史人物故事出发,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再自然而然地由这些人物的经历联系到课堂的内容,让学生们过了很久,对这堂课的知识点依旧记忆犹新。
针对历史学科知识点多、难记的问题,李平高想方设法讲得详细,记得轻松。比如,历史年代的记忆是较难的,如何记住汉武帝的生卒年份(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李平高灵光一闪想了个谐音句,“汉武帝坐小四轮(140)去巴西(87)”。学生听了开怀一笑,既受到了启发又一下就记住了这个知识点,还能学会用这种造句的方法去背记枯燥无趣的内容,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
下课了,学生们还意犹未尽,跑到他家中,坐着听他讲故事。这么多年来,搭班的班主任,总能从学生的语言中,感受出他们对这位历史老师的喜爱。
多鼓励,育人先育心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人格和自信心。这是李平高三十五年教学生涯的深刻感悟。因此,他认为,老师要通过鼓励和肯定学生,让学生感到自己有价值,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唤醒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在担任初47班班主任时,班内有一个学生,性格十分内向,不敢找老师问问题,也怕被点名回答问题。李平高一方面多次找她谈心,一方面在班上多次公开表扬、鼓励她的进步。慢慢地,这位同学性格开朗起来,学习也明显进步快速,后来考上了省示范性高中宜章一中,如今已是深圳市宝安中学的教学骨干。
作为科任老师,李平高从不会用另类的眼光看待差的班,而是给予更多的鼓励与指导,在聊天中鼓励学生不要放弃。潜移默化之下,班里面的学习兴趣浓厚了,学习氛围也就被带动了起来。
“李博士”,牢记终身学习
在学校,李平高有个别称,叫“李博士”。虽然只教了她一个学期的历史,欧阳洁一说到李平高老师,脑海里浮现的第一个词就是儒雅。这是一位让她感觉随和大气,但又“肚子里面有墨水”的老师。欧阳洁说,上他的历史课,太有趣了,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到后来,甚至觉得,如果不认真听,内心会觉得对不起李平高,会有愧疚感。
不仅言谈举止上像学者,李平高的学识也担得上“博士”这个称号。
某次上课,李平高向学生讲述了毛主席故居的故事。听课的老师也觉得很有趣,特地去网上搜了这些故事,便惊奇地发现,李平高的讲述跟网页上的文字介绍基本上是一字不差,就像是背下来了似的。
这并不是偶然。因为李平高平时在备课上下了很多功夫。从教已三十多年,到现在,李平高依然保持着手写教学常规的习惯,每次检查常规,他永远是教研组内写得最多、写得最快的那个。
只要坐在办公桌前,李平高都会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只要党支部有学习任务下达,李平高都会主动、认真地完成。
每天登入《学习强国》进行学习、充实自己,也已成了李平高的习惯。2020年,李平高总积分居宜章县教育系统第一名。
在李平高看来,作为一名教师,他愿意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全部传授给学生们,让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更加自信和勇敢。而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丰富的学科知识、扎实的教育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健康的心理素质、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实践能力和高度的责任感等都是不可缺少的。所以教师本身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学习,接受专业培训,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反思和总结,实践与创新,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关怀,不只针对学生
作为共产党员和老教师,李平高不仅在校关怀学生,也将他的关怀送给了扶贫工作和青年教师。
2015年,李平高响应国家“脱贫攻坚”的号召,在赤石乡巩桥村驻村帮扶,任巩桥村扶贫工作队队员,一干就是6年。
“驻村工作队,就是在老百姓身边工作服务的队伍。”秉持这一理念,他访民情听民声,为老百姓排忧解难。巩桥村岱头片6个小组800多人的饮水工程,经过他的实地走访、全面考虑,水源地定下来了;扶贫中发生的矛盾纠纷,他连续8个晚上去村组开会到深夜,做通思想工作,问题解决了;扶贫基础资料要按上级要求完善,工作队队长住院了,他迎难而上,每项资料亲力亲为,没日没夜整改完善,连续奋战3个月,任务完成了。
结对帮扶的困难户谷香华,全家只有两口人,他与80来岁的老母亲相依为命,家徒四壁,生活十分困难。李平高耐心地给并不了解扶贫政策的谷香华讲解政策,并帮助他申请危房改造救助。谷香华外出打工,李平高就隔三岔五到他家坐上一会,陪他留在家中的老母亲聊天。遇上事务繁忙抽不开身,也会打电话给老人家问候一声,及时了解老人家的近况。谷香华说,“平高老师就像亲人一样,有他在巩桥驻村,我母亲有人关照,我在外打工也放心、安心。真的太感谢了!”
为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李平高积极配合学校“青蓝工程”,帮助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实现快速成长。
2022年9月,李平高与新进教师谷渡彬结为师徒。对于这个自己曾经的学生、现在的青年教师,李平高事无巨细,从学校教研常规的具体要求与细节,到师徒结对的计划总结与怎样实行,再到如何备课上课和课堂的把控,手把手地教,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经验和技巧。同时主动邀请徒弟来听自己的课,耐心去听新教师的常规课和公开课,实事求是地提出很多中肯的建议。
在李平高的指导下,谷渡彬成长迅速,在当年的新进教师教学比武暨汇报课中获得了一等奖。
学生毕业离校之际,李平高曾为学生写了一首赠别诗:“三年寒窗一瞬间,求学求知颇艰辛。即将踏上远航路,愿常吹来欢笑声。凡事总有吉星照,任君行去百般成。送上一串祝福语,伴你悠悠岁月行。”
他坚守在宜章路东片农村这方土地上,用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赤诚热忱的育人之心,关怀着故乡的一草一木,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看他们奔向广阔的天地。而今,一些远航的船只又回到了曾经出发的港口,和曾经的老师一起,将满腔热血奉献在农村大地上,化作灯塔,指引着新的船只,乘风蓄势,扬帆启航。
(一审:蒋宇 二审:余画 三审: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