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疑春归无觅处 静待花开会有时
——记汝城县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郑淑莉
华声在线5月25日讯(通讯员 何慧娟)郑淑莉,女,中共党员,一级教师,现任汝城县特殊教育学校副校长,分管教学工作。从踏上三尺讲台的第一天起,她就笃行“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信念,在教育路上一直默默耕耘。
2015年9月,一纸调令,郑淑莉从一名高中音乐教师转型成为一名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很多人都不理解她的选择。她曾经失望过、后悔过,也徘徊过,但当面对这一群天真无邪的特殊孩子,她重拾了对教育的执着,树立起了信心。她坚信,“莫疑春归无觅处,静待花开会有时”。凭着这份对特殊孩子的期盼,她静下心、蹲下身,在特殊教育这张白纸上,绘就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演绎出一曲曲动人的弦乐……
以爱为本 诠释教育真谛
作为校级领导,郑淑莉用爱心、责任心,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特殊教育学校现有在籍残疾儿童103名,其中在校生69名,送教上门孩子们34名。有部分家长为了孩子的成长,放弃自己的事业在校陪读,使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孩子们的智力程度、语言发展、性格行为等,也有非常大的差异。于是,她每天的工作不仅仅是给孩子们上课,还要处理各种繁杂琐碎的事,同时要与家长沟通交流,争取家长的配合与支持。为减轻孩子们家庭负担,她经常嘱咐老师要站在孩子们家长的角度看问题,培养孩子们的自理能力,让家长放心。经过几年的努力,很多孩子已经可以在学校独立生活学习。
特殊孩子更需要老师用爱心、耐心浇灌。学校有一个聋哑孩子平平(化名),刚入校时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对什么事都很冷漠,每天上学时都能听到他呜呜的哭声。为改变孩子的这些现状,郑淑莉向特殊教育专业的老师学习简单的手语,只要有时间就会用手语跟平平交流。
午餐结束后,郑淑莉会给他示范如何送餐桶、如何整理教室的桌椅板凳,教会他一些生活技能。刚开始,平平会哭闹会拒绝,郑淑莉会耐心地示范并且及时鼓励他。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平平的状况大为改观,每天都会开心地坐在教室里,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同学们用餐结束后,平平还主动帮老师送餐桶、整理教室的桌椅板凳、关闭教室的电灯和电源,甚至会一个人默默地在教室里帮助老师拖地。现在的他开始关注周围的人和事,慢慢变成了一个开朗活泼的孩子。
郑淑莉坚信,真心能够换真心,只有爱的付出,才有爱的收获。她用“五心”教育去对待每一位孩子,努力把孩子们逐渐培养成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人,为残疾少年儿童的明天添彩,为残疾少年儿童家庭分忧。
她注重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培养和个性发展,经常组织孩子们开展体艺活动和生活技能比赛,注重孩子们智力的开发及孩子们自理能力的培养。她训练的孩子们在全省特殊教育系统各项比赛中,获市级特殊教育绘画比赛一等奖3名、二等奖多名;在参加市“为未成年特殊孩子点亮一盏明灯”实践活动中,多名孩子们获一、二等奖;参加省、市特教杯运动会,获省一等奖2名、市级奖励多名。
勤学多思 努力完善自我
刚从普校到特校时,郑淑莉对特殊教育了解甚少。什么是自闭症?什么是唐氏综合征?什么是IEP计划?特殊教育的教学模式有什么不同?……太多的东西需要学习。她一方面认真学习特殊教育科学理论、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了解特殊儿童不同的心灵世界;另一方面虚心向特殊教育专业教师请教,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外出培训活动,勤学多思,积累经验。
郑淑莉清楚的记得她第一次走进特殊教育课堂的情形。基于特殊教育的特殊性,学校都是小班制教学,一个班只有10多名孩子们。她激情饱满的站在讲台上给孩子们讲解音名、唱名,但是等来的只是孩子们的沉默和无奈。带着失落与无助,她唱了三十分钟的独角戏。下课后,她向班主任询问,知道了这个班大部分是自闭症儿童,缺乏安全感,害怕陌生人,但只要感受到了真心便会放下戒备极力配合。于是,她经常去班里和孩子们“套近乎”,时不时买点零食,在路上看到他们也主动打招呼。渐渐地,孩子们都喜欢上了她。
通过努力,郑淑莉在这个她本不熟悉的领域里也小有成就,在课堂教学上总结了一定的教法。2020年、2021年,她在市级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教学比武中,均收获了二等奖。
以研促教 精彩呈于实践
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下社会非常重视的。郑淑莉积极带领教师参与课题研究,为孩子们呈现了一节又一节精彩纷呈的心理健康课。孩子们的脸上笑容多了,歌声亮了,哭声少了,宣泄室的使用次数少了。操场上经常可以看见嬉闹的孩子,他们学会了相互帮忙,相互鼓励。同时,郑淑莉还多次组织策划教师活动和家长亲子活动,如气排球赛、包饺子比赛、跳绳比赛,减轻了教师工作压力,提升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增强了家校凝聚力。
郑淑莉经常深入课堂,学校所有教师的课她都会认真的听,每个学期的听课都不少于三十节。她认为,比她年长的教师上课经验丰富,可以学到很多技巧,只有多听才能发现教师的闪光点,弥补自身的不足,评课才能说得出个所以然。她还经常组织老师们开展教研活动,认真做笔记,分析老师的优缺点,每一句话都仔细斟酌,然后亲身示范。老师们都说:“如果上课都能像郑校长一样绘声绘色,激情四射,我们的课堂教学就能更上一个台阶。”
葛晶晶老师是2020年进校的公费师范生,第一次上汇报课时,给大家的感觉是平淡无奇。于是,郑淑莉组织教导处人员和经验丰富的老师对她进行了专门的指导,从导入到结束语,每一句话都给葛晶晶提示、示范。不甘示弱、勤奋好学的葛晶晶也默默努力着。2021年再次上公开课《小猴子下山》时,她用精美的PPT、精湛的多媒体技术、自然大方的教态,给了大家一次次的惊喜。评课环节,郑淑莉回忆了一年前的情景,葛晶晶说:“郑校长的话给了我很大的鼓舞,一年来给了我很多帮助。”
就这样,通过无数次的听课、评课、磨课,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起来。多名教师在市级特殊教育教师教学比武中多次获奖。2022年,学校教学比武团体总分获全市第四名。
在郑淑莉的带领下,教师们经常针对性的围绕某一个案例在一起讨论,学习氛围浓厚,解决了多个平日里老师们遇到的难题。2021年,学校的县级教研课题《培养智障孩子们的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在教研课题评比中获优秀等次;2021年,市级课题《智障孩子们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对策的研究》顺利开题;2022年,县级小课题《有效提高多动症儿童课堂专注力的策略研究》成功立项。她还组织并指导教师撰写论文。近年来,全校教师撰写的论文获省一等奖4篇,市、县奖励多篇。
不忘初心 送教凸显真情
送教上门是一条艰辛的路。郑淑莉爬山涉水,走遍了每一个偏远乡镇。
暖水镇有一个孩子叫琦琦(化名),患有脑瘫。由于神经受损,琦琦的右手手指不能弯曲,无法握笔,腿也不能弯曲,无法下蹲上楼。于是,郑淑莉立马请专业教师对琦琦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并组织教师团队为琦琦制定了IEP计划,对如何上课、如何进行康复训练、教家长如何配合学校等都进行了系统的安排。每次送教,她都学着专业教师的本领,给琦琦按摩手脚,做康复训练,并鼓励家长要坚强。在家校共同努力下,如今,琦琦已能握笔写字,双腿不仅能蹲,还能自己上下楼梯。
专业成长 丰富业余生活
虽然平时的工作很繁琐,但郑淑莉从未放弃过自己的专业,在家刻苦练琴、用心歌唱。2017年,她参加了快乐合唱3+1训练营,爱上了合唱指挥。之后,她加入了湖南省群众文化合唱协会、汝城县教师春泥合唱团,经常利用周末时间与同行们一起唱歌、探讨。遇到好听的曲子,便会四处寻找谱子与大家分享,和老师们探讨,如何才能唱出感情,如何处理才能更好的演绎出作品的精髓。
此外,郑淑莉还多次与老师们参加合唱比赛。舞台上的她光芒万丈,举手投足间透射出自信与坚定。她相信,汝城音乐教育事业在老师们的努力下,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郑淑莉表示,在未来的日子里,她将一如既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真情、用爱心去温暖一个个受伤的心灵,用真诚带给这些折翼天使一缕希望的阳光,用牵着蜗牛去散步的心态,用静待花开的心情,去守候特殊孩子的成长。
(一审:熊泊宇 二审:邓望军 三审: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