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12月5日讯(通讯员 陈晓灿 王诗音)日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评审结果,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医学院副教授李媛彬主持的课题获立项资助,实现了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零的突破。
据悉,此次全国仅有9所高职院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资助,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是湖南省唯一获得立项的高职院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国家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之一,代表中国基础性研究的最高层次,也是我国设立的最高水平的基金项目之一,以其学术水平高、评审严格、竞争激烈而备受关注,是所有科技工作者努力攀登的科学高峰,也是衡量高等院校学术水平和科研实力的重要指标,不仅被视为衡量一个高校基础研究实力和原始创新水平的重要标志,更是高校科研能力和科研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让科研成果“落地开花”
2021年3月,李媛彬首次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但因实验时间不够,各种准备较为仓促。8月,李媛彬得知未能成功立项。同年9月,李媛彬重拾信心,开始再次筹备申报工作。
“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基础,是要有依托单位。”李媛彬表示,一所高职院校获得依托单位资历是非常稀有的,但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领导非常重视申报工作。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从2018年开始筹备,历经三年,终于获得了依托单位资历。三年来,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组织多次实地调查以及校外专家指导。在所有人的不懈努力下,李媛彬的课题终于获得了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
以爱为家 一路披荆斩棘
“我的家人除了在生活上给予我无微不至的照顾,更重要的是他们的陪伴和理解。”李媛彬表示,无论是周末还是寒暑假,凡是课余时间,她都待在实验室,可以说做实验占据了她绝大部分的生活,只能匀出很少的时间放在家庭上,她的两个年幼孩子则交由家人照顾。
一开始做实验,李媛彬仿佛就像“人间蒸发”一样。在中南大学攻读病理生理学专业博士学位时,她总是一清早就扎进了实验室,手机锁在柜子里,也不知道时间。经常是看到周围的人都走光了,她才知道已经很晚了。更有一次,当她打开储物柜,拿到手机时,手机显示竟有二十多个未接来电,后来才知道,因为联系不上她本人,也没有她同学的电话,家人们一度以为她“失踪”了。
同属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李媛彬的丈夫也是她科研之路上最温暖的陪伴者。李媛彬的丈夫经常在实验室陪着她做实验,两个人也会一起讨论实验的过程、数据、疑问等。2021年9月的一天,李媛彬为了筹备申报工作,在学校实验室做预实验。由于学校没有精度更高的显微镜,她只能另想办法。当时已是傍晚,李媛彬和丈夫只能开车前往长沙,一路波折,寻找可以提供精度更高显微镜的机构。最终,经过锲而不舍的寻找,终于找到了一家可以提供高精度显微镜的公司。两人回到学校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学校食堂的一碗米粉,也成为了当晚李媛彬和丈夫最甜蜜的晚餐。
此外,为节约经费,李媛彬也经常向她的师哥师姐“借”细胞组织,来完成自己的实验。正是在这么多人的陪伴下,这条又苦又累又枯燥的科研之路,李媛彬才走得不那么孤单。
人校合一 勇攀科研高峰
李媛彬主持的课题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近年重视科研工作,持续加大实验室和平台建设投入,不断完善科研激励机制,积极营造科研氛围的结果,是对学校奋战在教研一线教师的最好回报与肯定,体现了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科研水平的持续提升。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也将继续提升学科建设水平、教师教学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激励年轻教师积极参加科学研究。
近年来,李媛彬获得了许多成就。2010年获南华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硕士学位,2018年获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学专业博士学位。2017-2018年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休克研究室访问学者。国际心脏研究会(ISHR)中国分会会员,湖南省医学教育科技学会休克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病理生理学会理事。自2007年以来,她一直从事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肌梗死研究。参编行业规划教材《美容解剖学与组织学》《组织学与胚胎学》《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临床诊疗》等。近五年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级、市厅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及科研课题6项,近十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教学和科研论文20余篇,其中SCI6篇,单篇影响因子最高为12.5。
(一审:蒋宇 二审:卢小伟 三审: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