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华声教育>校园动态>正文

过度帮助孩子,并不是“为孩子好”

2021-03-30 08:55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程振伟] [责编:黄爱民]

  程振伟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504名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7.1%的受访家长觉得过度帮助孩子的现象普遍。具体来说,家长在社会实践(61.2%)和生活自理(61.1%)等方面,容易过度帮助孩子。(3月25日《中国青年报》)

  父母帮助孩子成长,是人之天性,更是人类文明之光。曾经有一位母亲,在自己的孩子遭受校园暴力时,喊出了“每一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每一个孩子,从出生到学饮食、学讲话、学走路等生活自理,都需要父母长辈的帮助。但父母的爱,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将来离开自己作准备的,孩子确需父母帮助,比如在学校被欺凌,当然要出手。然而,无原则的过度帮助孩子,只会害了孩子。

  过度帮助孩子的现象,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实行“只生一个孩子”计划生育的上世纪80年代前,一个家庭往往有几个孩子,此时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并不多,导致父母没有太多时间、精力和条件“过度帮助某个孩子”。而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往往有优生、精养观念,他们大多很难接受自己的孩子很普通的事实,于是恨不得为孩子做这个做那个,“给孩子最好的”,也想当然的认为“这样等于孩子就能成为最好的”。而事实如何?被过度帮助的孩子,往往独立性差、责任心不足,也罕有创新敢闯精神。

  不要低估任何一个孩子的适应能力,更不要以“我都是为你好”的理由为孩子代劳。任何一个生命,从母胎里孕育开始,就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淘汰。婴儿能出生,大多已经展现出超强竞争力。对父母而言,所要做的就是“一切帮扶,都是为了逐渐不要帮扶”。如今“赢在起跑线上”被提的很多,更科学合理的解读应该是“赢在自立自强、创造性的起跑线上”。父母过度帮助越多,孩子越难“赢在起跑线上”。有媒体报道,大城市里,五年级的孩子不会系鞋带,不少小学生在学校里几乎不大便,父母过度的呵护孩子,让孩子始终被舒适萦绕,长大后很容易变成巨婴。

  过度帮助孩子的一个重要表现,是过度教育。社会竞争压力传导到基础教育层面,让不少家长焦虑加剧。在学习上体现为“择校热”“报辅导班热”。也有不少家长建立起这样的认知:学习竞争如此激烈,家长不直接帮助,难以脱颖而出。殊不知,对孩子学习过度干预、整天将课外时间填充满辅导班,这样的过度教育很容易挫伤孩子对知识的兴趣热情,不利于身心成长,即便是一时学习成绩“补好”了,将来进入社会也面临着创新热情不足创造能力匮乏的“先天不足”,没有创造力的未来劳动者,很容易被越来越聪明的人工智能替代。

  帮助孩子,无可非议,但违背教育规律的过度帮助乃至代劳,帮的了当下,能管长远吗?如果想当然认为,自己可以管得了孩子一生,孩子长大后不就成了巨婴?说是“为孩子好”?只怕是害了孩子吧!

教育维权
会员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 中南大学 湖南大学 湖南工业大学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师大附中 湖南师大二附中 长沙市北大新世纪恒定中学 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