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华声教育>校园动态>正文

撑一船星辉

2021-06-07 11:48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禹优香] [责编:黄爱民]

  那一年的泸沽湖,静夜,月色如洗,湖面澄净如银子般粼粼闪烁,一叶舟,一支桨,“欸乃”声声,星辉满舱。

  遥想远古,这浩浩汤汤又波光潋滟的水呦,也该是怎样地诱惑着岸边的人儿。于是,用手试试水,有人尝试着下水了,也许一时不知深浅,呛水而归,甚至可能身落沧浪,魂归天堂。当然也会有学会了游泳的,可是,那宽阔的水面,总会让你觉得陆地就在不远处,却已筋疲力尽,彼岸永远遥不可及。水,终究还是人类肉身不能超越的天堑。

  是何时,又是何人,终于不再满足于浅尝辄止、绕水而行,而是想着要去超越这茫茫水域驭浪前行呢?或者仅仅是想去水中望月掬一捧清辉?可是,入水易沉的凡体肉胎怎能支撑起驭水漂飞的梦想。是蚂蚁小虫一叶渡水给了他灵感么,还是水上浮木给了他许多次跃跃而试的机会?哪一种山木最适合?过轻则易覆,太重则不能载人。哪一种形状最佳?方圆菱梯,内外前后……一次次摇摆倾覆,又一次次苦思和实验。终于,七千多年前,人类有了船。

  《易•系辞》谓:“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之远”。“济”“利涉大川”,意味着舟船越过滔滔大川,无所不往。我们可以没有车,车能到达的地方,脚同样能够到达,但我们却不能没有船,没有船,茫茫水域永远寂寞清冷。船,是获救,是超越。傍水而居的先民,不再因泅水而去的猎物望洋兴叹,也不会只闻对岸的美妙歌声而不能见佳人空留遗憾,一篙如飞,彼岸不再遥远。船,是人类对自然的挑战,是“冯虚御风”,是“遗世独立”。

  有一条船,却又如此飘荡而沉重,留在历史深处,令人难以释怀。那是1200年前的一条船,船上的人是杜甫。“月朗自明船”,一船清辉,本可或独酌成趣或众和吟诵,又或与老妻“画纸为棋局”,或与稚子“敲针作钓钩”。可这条承载着最伟大诗人的破船,却行驶在大唐阑珊处。“船舷不重扣”,船破得不能用力扳了,诗人的老病漂泊也让人唏嘘不已,“苍皇避乱兵”的时世更是让诗人“凭轩涕泗流”。诗人一辈子泊于船,终于船。那“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理想在青史上是何等熠熠生辉,可終在时代的风雨中飘摇而熄灭。纵有着“清辉”的皎洁情怀,却如那样时代的许多志士一般,无法自控地被时代破船带向悬崖,然后一头栽入深渊。

  100年前,也有一条船,南湖上的一条船。这好像是一条普通的画舫游船,船上有看起来像游客的13个人。那天的南湖,想必能让人从酷暑走向旷怡。清风徐来,金柳婆娑,水波粼粼,水中央船上的这群人,时而低声细语,时而慷慨激昂,一张张脸上,是兴奋,是激动,是憧憬,是神圣。也许你会以为这是一群普通朋友聚会的高谈阔论,或是一伙寻常同事的户外闲聚会。可是,这条船,却传出了开天辟地的第一声——“中国共产党万岁”,这条船,让“五千年的中国历史就此改了方向”,于是,它就有了一个永载革命史册的名字——红船。

  顺着这条船往前看,每一个中国人当不会忘记1840年,那是一个民族屈辱的开始;也不会忘记1900年,华夏大地彻底沦入半殖民半封建主义的深渊。八国强盗,公然践踏着五千年的古老文明,涂炭着这片土地上的生灵,“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冷月无声,那艘叫做“中国”的巨轮已经到了倾覆的边缘。

  再看看南湖的这条船上,那些如雷贯耳的名字吧,毛泽东、董必武……,有了他和他们,从此,镰刀和锤头光芒闪烁。井冈山的青青竹海、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雪山草地、泸定桥上的铁索……都见过那条船上的星星之火所燃起的漫天烈焰,直到“百万雄狮过大江”,天安门城楼上响起那句响彻寰宇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站在家乡的月下,远处青山如黛,近处民居精致热闹,栀子香浓、水声呢喃,五千年岁月,属此刻静好。“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那就一篙在手,沐星辉前行吧。

  (作者 禹优香 邵东市第一中学)

教育维权
会员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 中南大学 湖南大学 湖南工业大学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师大附中 湖南师大二附中 长沙市北大新世纪恒定中学 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