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华声教育>校园动态>正文

疫后中小学生在线教育向何处去

2020-08-25 14:20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付卫东 王继新] [责编:黄爱民]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教育部要求学校今年春季学期延迟开学,并倡导利用在线教育,达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目的。从2月10日开始,全国约有1.8亿中小学生参与了在线教育。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中小学在线教育的效果,从3月10日至3月15日,长江教育研究院和华中师范大学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组织了大规模在线问卷调查,调查范围涉及华东、华中、华南等七大区域,调查中小学学生924369人,教师60198人,中小学7570所。

  调查发现,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带领广大教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迅速行动、勇于担当、团结一致、共克时艰,坚持把做好疫情防控放在首位,努力为亿万中小学生居家学习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开展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在线教育实验,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同时也发现,由于疫情的突发性,疫情期间我国中小学在线教育暴露一些短板和不足,亟须在发展中进行不断补充和完善。

  疫情期间中小学在线教育现状

  一、地方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弱势群体学生在线学习的终端设备和网络环境

  在924269份中小学生调查问卷中,疫情期间居家在线学习使用的终端设备占前三位的分别是智能手机(84.73%)、平板电脑(19.26%)、笔记本电脑(12.22%),使用台式电脑和电视机的学生占比接近,分别为10.57%和10.55%,还有1.13%的学生表示没有任何终端设备。网络接入方式占前三位的分别是家庭无线路由Wi-Fi(59.46%)、手机流量(44.29%)和宽带网络(41.44%),有9.51%的学生使用网络电视进行在线学习。此外,还有1.88%的受调查学生没有办法连接网络。

  为了有效解决弱势群体学生居家在线学习没有终端设备和网络环境的问题,地方政府及教育局采取减免手机流量、赠送智能手机等应急措施,但值得注意的是,还有约占样本总数1%的中小学生既没有任何终端设备也没有任何网络接入,这部分弱势群体学生很有可能是地方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工作上不到位的表现。因此,疫后如何保证这些弱势群体学生享受在线教育的权利是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需要考虑的重点之一。

  二、中小学在线教学资源供给形式多样,但家长学生个性化、优质化在线教育需求强烈,在线教育资源供给“众口难调”

  从教师使用的在线资源来看,教师自制资源(51.79%)和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39.93%)是教师使用最多的资源。此外国家教育云平台(29.30%)、校本资源(28.37%)、区域统一组织师资特别录制的资源(24.91%)是疫情期间在线教学过程教师采用的主要资源。为兼顾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中小学生的在线学习条件,大部分省(市、自治区)推荐使用电视同步教学、网络平台同步教学和数字教材平台等三种教学平台。但在线教育资源仍存在良莠不齐、鱼目混珠的问题;众多的学习平台虽然在功能模块上较为完整,但在线学习平台的易用性、交互支持等方面参差不齐,很难满足在线学习者个性化、优质化的需求。因此,尽管目前在线教育资源和平台很多,但一些地方的学校和教师仍处于“无米下锅”的尴尬处境。

  三、中小学在线教学内容和课程丰富多彩,教学方式多种多样,但仍存在非主干课程偏少、师生互动不够和难以监督学生在线学习等现实难题

  在60198份中小学教师调查问卷中,78.84%的教师根据春季课表开始讲授新课,50.96%的教师授课以复习巩固旧知识为主。针对此次疫情,不少省(市、自治区)中小学开展了防疫教育、生命与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等主题教育,也积极指导学生开展居家劳动、体育锻炼等活动,将育才与育人相结合,保证疫情期间教学内容的广泛性。从疫情期间课程来看,语文、数学和外语是开设比例较高的课程,心理健康教育和体育是疫情期间开设较多的课程,各学段学科课程基本开齐。

  在线教学活动上,占前三位的分别是布置作业与点评(81.09%)、发布学习资源(73.74%)、发布通知(65.04%),集体答疑(53.72%)、课堂直播(52.71%)和个别辅导(47.32%)等活动也是疫情期间师生互动的主要形式之一,线上班会(28.24%)、线上家长会(23.14%)和主题分享活动(21.69%)等也成为家校沟通、师生沟通的重要方式。这充分表明疫情期间中小学在线教学活动丰富多彩,为有效保证在线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疫情期间中小学在线教学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美术、音乐、历史、综合实践活动等非主干课程开设太少,大部分非主干课程占很小的比例,这表明疫情期间中小学课程基本开齐但仍然没有全部开足,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并且,受调查的中小学教师认为,疫情期间在线教学面临的主要难题,占前三位的分别是难以监督学生在线学习(82.83%)、网络经常出现故障(73.87%)、师生缺少有效互动(59.71%)。可见,如何有效远程监督学生在线学习是今后在线教育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四、大部分教育主管部门组织了教师在线教学培训,但教师信息化教学经验差异大,部分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和应变能力难以适应在线教学的需要

  调查结果显示,疫情期间,从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相关培训情况来看,78.23%的教师参加了相关培训,但仍有15.78%的教师表示并未参加任何相关培训,在线教学全凭个人摸索。并且,近一年参加相关信息化能力培训的情况显示,73.7%的教师表示,未参加过相关培训。且城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乡村教师未参加相关培训的比例高于城市学校教师。不同学段教师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小学阶段教师未参加相关培训的比例高于初中学段和高中学段教师。

  尽管在线教学水平提升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不是经过简单的培训就可以解决的,但信息化能力培训是提高中小学教师在线教学水平最重要的途径之一。而信息化教学经验和应变能力是衡量教师在线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26.5%的教师表示根本没有开展过信息化教学,25.6%的教师偶尔会开展信息化教学,两者比例达到53.1%,占到样本数量的一半以上。并且,教师信息化教学经验城乡教师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乡村教师没有用过的比例高于城市学校教师。还有,部分教师应变能力严重不足,一遇到在线教学的技术故障等突发问题时就显得手足无措,严重影响在线教学正常开展。

  五、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较高,但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经济条件、不同户籍的学生在线学习认同度差异大,部分学生在线学习持续使用意愿不高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在线学习比较容易接受,且认为在线学习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对在线学习较为满意,并希望今后开展在线学习的意愿较为强烈。但是,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经济条件和不同户籍的学生在线认同度上存在明显差异,学生接受度随家庭经济水平的提高呈现“倒U型”曲线趋势:很富裕家庭和比较富裕家庭在线学习接受度均显著高于非常困难、比较困难、中等收入家庭的学生;既不是留守也不是流动的学生的接受度最高,其次为流动学生,而留守学生的接受度最低,分析原因可能是留守儿童因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对子女教育存在不到位的现象,进而影响了学生的在线学习认同度。

  并且,城镇学生在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满意度和持续使用意愿方面均显著高于农村学生,这表明城镇学生对于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在线学习比较容易更加赞同,且认为在线学习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对在线学习较为满意度,并希望今后开展在线学习的意愿更为强烈。值得注意的是,约有两成的学生对在线学习持续使用持否定态度。

  关于中小学在线教育发展的建议

  一、高度重视弱势群体学生终端设备和网络环境配置,有效促进弱势群体学生在线教育公平

  认真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大力实施网络扶智工程攻坚行动,大力支持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尽快补齐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短板。重点支持城市薄弱学校和农村小规模学校在线网络环境和硬件设备的完善,消除疫情期间暴露出来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和网络环境建设上的漏洞,缩小城乡不同学校和不同群体之间的数字鸿沟。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中央和省级政府优先发展城乡边缘和落后的农村地区教育信息化,对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农村偏远地区学校信息化投入倾斜。实行上网折扣或免费计划,并对网络运行商给予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将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农村小规模学校学生的上网设备纳入新一轮脱贫攻坚计划,保证更多的相对贫困学生的切身利益,使城乡弱势群体同样也能享受到优质在线教育资源,帮助他们尽快顺利跨越数字鸿沟。

  二、坚持政府供给、市场供给和个人供给并举的原则,为中小学生在线学习提供形式多样且具有个性化、优质化在线教育资源

  健全政府购买教育服务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建设优质在线教育资源的积极性。学校要提供优质的在线教育资源,在开发在线教育资源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阶段、个性、学习习惯和认知能力等特征,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制订不同的开发计划。做好在线教育资源的整合、梳理和遴选工作,精心遴选和推荐适合学生的优质资源,切实减轻学校收集和整合资源的负担。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兴趣爱好,学校和教师要为学生内容齐全、形式多样的在线教育资源,让学生根据学习偏好和学习兴趣进行选择,提高学生在线学习的积极性;在线教育资源使用上,要结合学生特点和学科特征,适当对资源进行加工和处理,以便达到更好的效果。

  三、加强在线教学非主干课程建设,注重在线教学师生互动、在线学习远程监控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

  加强音乐、体育、美术和综合实践等非主干课程建设,促进中小学在线课程多样化。教师要注重在线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把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在线教学平台建设,运用大数据对学生在线学习学业水平情况和在线学习过程进行监管,完善在线教学远程监控功能,保障在线学习的效果。要将网上互动、网上自主学习和网上合作作为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核心,培养信息时代学生放眼世界的系统思考能力、人文沉淀及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复杂多变的认知能力、通用技能和创新能力。

  四、加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和应变能力培训,建设教师在线教学教师共同体,提高中小学教师在线教学水平

  实施新一轮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全面提升行动计划,将教师网上指导、师生互动、作业批阅、学情分析、答疑辅导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培训重点,让教师熟练使用教育资源智能检索工具、跨越时空教学的可视化展示工具和信息化环境下教学评价工具。并且,有针对性地开展以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为特点的课例和教学法的培训,培养教师利用新技术开展个性化教学的能力,增强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创新教育教学的能力,提升应用数据开展教学和评价的能力,提升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在线学习的能力。建设教师在线教学共同体建设,构建区域教师研修共同体,采用基于片区研修、骨干研修、学科研修、项目研修和网络研修等研修共同体模式,提升教师专业发展,保障在线教学质量。

  五、注重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有机融合,实施家校合作行动计划,提升中小学生在线学习支持使用意愿

  建议继续将在线教育与线下教育有效融合,为学生提供有用、好用且令学生更满意的在线学习服务。积极开展家校合作,针对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提供更为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由于中小学生自制力差的特点,决定了在线教育必然要在一定的监护环境下进行,需要打造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的有机生态圈。因此,要将家长如何督促小孩在线学习以及如何促进小孩网上自律等作为家校交流的重点。并且,还要更加重视孩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让孩子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学习的激情,避免孩子在电子的海洋里迷航。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标志着我国教育进入新时代,其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更加公平、更加高质量的教育需求,与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在线教育是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与学互动的新型教育方式,是教育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线教育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有效促进教育公平和提升教育质量,另一方面可能会造成新的“数字鸿沟”和进一步扩大教育质量差距。并且,在线教育和线下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在注重线下教育公平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在线教育公平。为此,疫后我们要高度关注教育公平问题,注重脱贫攻坚中的弱势学生群体“扶智”的重要性,除了为他们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还要为他们提供优质的、个性化的在线教育资源,加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和应变能力培训,提高在线学习认同度,有效促进中小学在线教育公平,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教育维权
会员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 中南大学 湖南大学 湖南工业大学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师大附中 湖南师大二附中 长沙市北大新世纪恒定中学 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