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第五个国家宪法日,全国各地各校举行了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大中小学生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树立宪法信仰,弘扬法治精神,自觉成为宪法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国家宪法日的活动极大推动了宪法的学习、宣传和教育,其效果有目共睹。随之而来的是,宪法教育在学校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如何进行?显而易见,宪法教育仅停留在12月4日这一天是远远不够的。宪法进校园的目的,是希望宪法融入孩子们的成长过程、生活日常,让他们看到文明的社会、文明的未来。因此,宪法意识和宪法知识是很重要的前提,学习宪法、普及宪法观念、培养宪法意识,需要贯穿于日常教学,在点滴日常中完成宪法教育的积累。
当然,宪法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并不是说每个活动都要生硬地和宪法扯上关系,而是意识到公民的法律素养要从小培养,把法治观念融入生活、学习,从而让宪法教育入脑入心,真正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和素养。
宪法学习要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环境造就人,校园文化是对学生无声的浸润。中小学阶段是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期,身处的环境将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笔者所在的学校利用电子屏幕播放“宪法微课堂”,借助法治宣传栏,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定期宣传法治知识。当然,这些还是属于学校“给”的层面,还要创设学生与环境的更多互动,使学生主动成为校园宪法学习环境的创设者。比如,校园里的法治小天地开设有学生的法治小讲堂,有法治作品展示,有学生对宪法条例的解读,这是一个能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呈现学生构思、表达学生认知的天地。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能有意识地主动学法知法,成为法治环境的主动构建者。
宪法学习要融入课堂。教育部明确提出中小学要建立宪法教育的长效机制,将中小学课程已包含的宪法知识内容进一步整合,与法治知识课程设置相结合。把宪法郑重请进课堂,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学校应该根据要求,形成科学的教学安排和常态化的教育机制,扎实开展国家德育课程“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同时,在语文、历史等学科中,还要挖掘宪法教育的知识点和切入点,做到全学科渗透、多学科协同。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还要考虑不同的认知特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式,循序渐进。
宪法教育要融入实践体验。法治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但在日常生活中却常常发生因为不懂法而带来的荒唐事件。所以,我们既要知法,也要懂得用法,要给学生创设真实体验的机会,如升旗仪式、研学旅行等。还有一些活动虽然没有直接进行宪法教育,但也渗透着法治意识,如垃圾分类让孩子从小有责任意识,“最会读书的孩子”评选让学生从小拥有公平与民主意识,毕业季活动让学生懂得传承与服务……每个育人环节和育人载体都是在学生心中播下知法、懂法、守法的种子。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对中小学生而言,掌握宪法知识、普及宪法观念、建立宪法信仰是为最终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奠定基础,是培养社会合格公民的重要一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把宪法教育贯穿于日常教学中,让“每一天都是宪法日”。
(作者方青,系浙江金华金东区实验小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