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通讯员 吕悠
自2019年投身乡村教育事业以来,唐双龙扎根城步苗族自治县这片沃土,一晃便是6个春秋。6年间,她始终以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的教育初心,在乡村教育的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用汗水浇灌乡村学子的梦想,用行动诠释着人民教师的责任与担当,成为当地师生、家长心中当之无愧的 “育人明灯”。
扎根乡村以坚守诠释教育初心
城步苗族自治县的大古、大寨等均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资源匮乏,许多年轻教师来了又走,而唐双龙却选择留了下来。刚到学校时,学校办学条件简陋,没有像样的实验室,就连教师的住宿也只是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平房。面对这样的环境,唐双龙没有抱怨,每天积极乐观面对生活,与同学交流谈心。她利用大扫除、周末和假期,带领学生一起清理校园杂草,还自掏腰包购买绿植装点校园,让原本破旧的校园渐渐焕发生机。
由于学校里大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孩子们缺乏家庭关爱。唐双龙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主动当起了孩子们的 “临时家长”。每天吃饭时间,她都会提前半小时到教室,监督孩子们好好吃饭;放学后,她会留在教室辅导学困生写作业,直到天黑才肯休息一下。有一次,学生小宇的奶奶突然生病住院,无人照顾的小宇整天闷闷不乐。唐双龙得知后,立即将小宇接到家中,不仅照顾她的饮食起居,还每天陪她聊天、辅导功课,帮她走出了情绪低谷。这样的故事,在唐双龙的教学生涯中还有很多,她用温暖与陪伴,为乡村留守儿童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
创新教学以专业点亮学子未来
乡村学校教学资源有限,学生基础相对薄弱,但唐双龙从没有降低对教学质量的要求。为了让课堂更生动、更高效,她不断钻研教材教法,结合乡村学生的生活实际创新教学方式。在英语教学中,她带领着学生认认真真、一遍一遍地读着英语单词;在科学课上,她利用山间的石头、树叶、昆虫等自然资源,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动手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为了弥补乡村学校信息化教学的短板,唐双龙主动学习多媒体教学技术,利用手机录制微课视频,上传到班级微信群,方便学生课后复习。在她的努力下,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日益浓厚,成绩也大幅提升。近五年来,她所带班级的英语平均分始终位居全镇前列,多名学困生实现成绩逆袭,顺利考入理想的中学。
关爱学生以温情守护成长之路
在唐双龙心中,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宝贝,她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学生小敏因家庭困难,曾一度产生辍学的念头。唐双龙得知后,多次上门家访,耐心劝说小敏的父母,还主动承担了小敏的学费和书本费。为了帮小敏树立信心,唐双龙发现她喜欢画画,便利用课余时间和她一起交流绘画技巧,鼓励她参加各类美术比赛。如今,小敏不仅顺利完成学业,还考上了自己心仪的艺术院校。
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业和生活,唐双龙更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她利用自己上学时学过的心理学知识,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遇到性格内向、情绪低落的学生,她会像朋友一样和她们谈心,帮她们解开心结。去年,学生小浩因父母离异变得沉默寡言,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唐老师察觉到小浩的变化后,每天都会找她聊天,带她参加校园活动,还鼓励她把心里话写在日记里。经过半年的陪伴与疏导,小浩逐渐走出了心理阴影,重新变得开朗起来,成绩也稳步提升。
6年的乡村教育路,唐双龙用坚守与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教育篇章。她先后荣获 “校级优秀教师”“师德标兵” 等多项荣誉,这些荣誉的背后,是她对乡村教育的深情热爱,是她对乡村学子的无私奉献。
唐双龙是乡村教育的守护者,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责编:谢 振 华
一审:黄爱民
二审:蒋宇
三审:印奕帆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