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华声教育>人物>正文

    踔厉奋发 师者如是 益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易想和的思政育人答卷

    2025-09-16 09:56 [来源:华声在线·网站] [责编:黄爱民]

    华声在线9月15日讯(通讯员 汤文培 董哲斌 黄宇)在益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办公楼里,深夜的灯光总是为一个身影执拗地亮着:一杯浓茶、一摞书稿、一台运转的电脑,构成了易想和最熟悉的“加班图景”

    易想和,共产党员原籍湖南汨罗,益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书记、院长,教育部“精彩一课”获得者、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先进个人。在学生口中,他是随叫随到的“易哥”;在同事眼里,他是冲锋在前的“铁人”。二十余载深耕思政教育领域,他用坚定的信仰、创新的实践与无私的奉献,书写了新时代师者的动人答卷。

    思政破题:让理论课 “活” 起来的育人智慧

    “思政课不能是照本宣科的‘枯燥说教’,要让理论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这是易想和常对学院教师常说的话。作为深耕思政课堂的“老法师”,他始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在于与现实的深度联结。

    思政上,他从益阳本地的乡村振兴案例切入,让学生看见“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在《形势与政策》课上,他结合校园里的志愿服务故事,解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那些曾经被学生视为“抽象概念”的理论,经由他的解读,变成了可感可知的生活场景、可触可及的时代变化。“易老师的课有党味,有鲜味,更有回味。”这是学生们给出的最直白的评价。

    更深远的探索,藏在他主导构建的“三全育人”长效机制里。以思政课为核心坐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主线,他推动思政课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 在语文课堂融入红色经典的精神内核,在历史课堂挖掘湖湘英烈的家国情怀,在艺术课堂展现新时代的发展成就。这种 “全员参与、全程覆盖、全方位渗透”的育人模式,让思政教育从“课堂单点”延伸为“校园全域”,使思政课真正成为学校育人体系的灵魂课程。他主持建设的 5 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以及牵头打造的省级教育教学基地,正是这一育人理念的坚实体现

    铸魂育人:奏响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强音

    “青年的爱国情怀,既要扎根历史土壤,更要对接时代脉搏。”围绕青年爱国主义教育这一核心课题,易想和的探索从未停歇。在网络信息纷繁复杂的当下,他敏锐地捕捉到青年思想引导的关键节点,先后撰写《网络时代如何谱写爱国主义教育的华章》《论新时期青年爱国主义情感的培育》等多篇文章,深入剖析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难点与路径,引发学界与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纸上的思考最终转化为鲜活的实践。由他主导的“课前五分钟”党史进课堂活动,成为校园里最受欢迎的思政品牌:学生们轮流走上讲台,讲述杨开慧、夏明翰等革命先烈的故事,分享益阳本地的红色记忆,在短短五分钟里完成一次精神的洗礼。这一看似简单的活动,却创下了亮眼的成绩 —— 入选首批“湖南省党史学习教育创新案例三十佳、斩获“湖南省高校思政研究会优秀案例”二等奖,主流媒体纷纷报道,成为全省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鲜活范本。而他撰写的育人案例,也成功入选省教育厅“十大育人案例”,为更多同行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科研深耕:从理论到实践的成果转化

    “思政教师既要站好讲台,更要扎好科研根基。”这是易想和坚守的职业准则。从教以来,他始终保持着对学术研究的热忱,在《道德与文明》《伦理学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50余篇,多家权威媒体刊发理论文章,用扎实的文字沉淀思考。

    他的科研从不局限于书斋,而是始终紧扣教育实践与地方需求。近年来,他主持湖南省社科基金、湖南省教育规划课题、湖南省教改课题等各类课题 20 余项,从“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机制研究”到“地方红色文化融入师范生培养路径探索”,每一个课题都扎根教育一线,回应现实需求。为了让地方红色资源真正走进课堂,他带领团队耗时两年挖掘整理,出版校本特色教材《五育之美》,将益阳的红色故事、民俗文化、师德传统融入其中,如今已纳入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成为师范生培育的“特色教材”。

    这份深耕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中国教育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湖南省社科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省教育工作者协会各类奖项 10 余次…… 一张张获奖证书的背后,是他对科研品质的极致追求,更是“科研服务教学、理论指导实践”的生动诠释。

    师者如友:“易想家族” 里的成长密码

    “有困难,找易哥!”这是“易想家族”里流传最广的一句话。为了让毕业生在人生路上少走弯路,易想和建起了优秀毕业生 QQ 群与微信群,取名“易想家族”—— 在这里,刚入学的新生能得到学长学姐的经验分享,即将毕业的学生能获得求职指导,已经工作的校友能交流职场心得。这个跨越届次的“大家庭”,成为无数学生心中的“温暖港湾”。

    他的关爱,从来不是一句空话。毕业季,他带着简历陪学生一家家单位跑招聘,用自己的人脉为学生铺路;得知学生家境困难,他悄悄把孩子带回家里,做上一桌家常菜,补上一顿“暖心饭”;学生备战考研、公务员考试,他放弃休息时间,逐人分析优势短板,帮忙制定复习计划,甚至逐字修改面试稿。“易老师不仅教我们知识,更教我们做人。”一位考上公务员的学生回忆道,面试前一晚,易想和还在电话里帮他模拟问答,直到凌晨一点。

    这份用心换来了硕果累累:指导学生获国家级学科竞赛二等奖 1 项、省级一等奖 1 项;牵头申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2 项、省级 4 项;在省首届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摘得二等奖,在中国首届公共管理案例大赛中斩获优胜奖;省大学生“挑战杯”银奖、铜奖拿了 6 项,省黄炎培创新创业竞赛优胜奖收了 2 项……每一份成绩的背后,都藏着他深夜的指导、赛场的陪伴与无声的支持。

    初心如磐:“铁人” 书记的奉献本色

    在同事眼中,易想和是出了名的“铁人”—— 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竞赛,他连续三天连轴转,改方案、练答辩,最终累得晕倒在学校,醒来第一句话却是“学生的 PPT 改完了吗?”;主题活动开展期间,他牵头制定方案、组织宣讲、走访调研,常常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大兴调研工作中,他带着团队跑遍益阳各个区县的中小学,收集一线教学数据,脚步从未停歇。

    有人劝他 “别太拼”,毕竟严重的胃病早已是老毛病。他却总是笑着回应:“我是思政教师,更是共产党员!” 深夜的办公室里,那杯浓茶驱散的是疲惫,支撑他的是信仰;作业本上的红笔批注,写下的是知识点,更藏着对学生的期许。当被问起“累不累”时,他的回答朴实却动人:“不累是假的,但看着学生考上研究生、找到好工作,看着学校发展得越来越好,这点累,值了!”

    从课堂上的 “理论宣讲者” 到科研中的 “探索者”,从学生身边的“易哥”到同事眼中的“铁人”,易想和用二十余载的坚守,诠释了“师者如是” 的深刻内涵。这份坚守里,有对党的忠诚,有对教育的热爱,更有对学生的深情。正如他常说的:“思政教育是良心活,要用心、用情、用力,才能让信仰的种子生根发芽。”而他自己,正是这颗种子最好的播种人。

    责编:黄爱民

    一审:黄爱民

    二审:蒋宇

    三审:印奕帆

    来源:华声在线·网站

    会员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 中南大学 湖南大学 湖南工业大学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师大附中 长沙经贸职业中专学校 长沙市北大新世纪恒定中学 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