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华声教育>校园动态>正文

    王晨熙:论人类肢体的进化与艺术演变

    2020-12-31 09:06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王晨熙] [责编:张洋]

      在人类文明有稽可考且漫长已逝的岁月里,被大自然无情的吞噬后,我们所能挖掘到的,都是人类辉煌灿烂文明的艺术性的展示。关于艺术,是自然经验与审美性并存的产物,这两种性质所归属的主体,自然是人类本身,抛开“生物中心主义”的成分,再也找不到艺术的功用性和存在性究竟为何了。人有所观摩,才能有所思考,有所思考,才能有所感动,这是艺术与人最直白的关联。

      艺术是”人化”了的世界和自然,是人类精神物质化的展现,艺术是被人类加入了优质思想后,而演化成的一种对美、对思想境界的追求。诚然,艺术是有灵魂的,是精神层面在物质层面的映射,即使没有接触过艺术学的人,在自我官感层面上也一定有所触动。

      艺术与人的关系如此之密切,必然缘起于人,作用于人。从人类文明最早开始的陶土艺术到今天的平面设计艺术,看上去是艺术在发生转变,但实际上,却是人自身的转变。人类物种的延续性包含着极强的进化意识,人类的进化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思想的进化,二是肢体的进化,二者同时对艺术史有着极其深远的推进作用。本文着重呈现人类利用肢体从对石头的粗制化改造演变到对土和水的糅合拿捏,再一直演变到可以拿着铁质刻刀对木石进行精细雕琢,再到后来,人类终于拿起画笔,在纸、绢或皮革上进行更加细致的描画,最终,走向电子化时代,开始放弃作为肢体的艺术功用,逐渐走进虚拟化陷阱。在这一个个过程中,我们以时间地域为经纬,纵横于人类编织的网和梦中,一探人类肢体动作的进化与艺术演变的影响。

      原始艺术的起源,极大程度上是在功利性的前提下产生的原始艺术的审美特征,也是原始人类在生产力受限制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巫术图腾情感以及艺术抽象性特征。处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初次站立起来,其四肢的功用获得了极大程度的开发,人的手指伸展开来,初次掌握了抓握能力,由于肢体的进化,人类开始具备了制作简易工具的能力,他们在平时渔猎过程中,发现用石头可以较空手更加有效地打击猎物,而在食用或分配猎物过程中,发现有棱角的石头石片更加好用,于是敲打和磨砺的动作开始了,这是艺术史乃至文明史第一次飞跃。

      世界各地目前出土了很多这样的石器,在石器时代,骨笛、骨针这样的骨质品也同样具备了初级的艺术性,它是古人在狩猎或日常生活中的智慧结晶。总之,人们在生活中总结经验,在这一时期,大部分的工艺品逃离不出生活资料的范畴,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而观赏价值并不高,但放之于今天,就又染上了一层历史文物研究的考古价值。

      人类的肢体继续进化,肢体动作更加灵活,这时人类不仅在石头上敲敲打打,更是从土质里寻找灵感,步入农业文明的初级阶段,他们已经学会将土与水融合,从而烧制出陶器,陶器的制作,就要复杂于石器制作百倍了。因为在制作陶器的过程中,人们要运用灵巧的手拿捏土与水的比例,去拉胚,要掌握用火,去烧制。在陶器生产使用的时代,人类肢体动作再次发生了进化。

      在火被广泛使用的时代,将泥土用火烧于是成为陶器,将石头用火烧,于是发明了冶炼。人类文明开启了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这个时期对应我国的商周时期,对于金属器的手工制作,人类肢体再次展现了它们的协调性,无论铸模、锻造、打磨,都体现了手工精细化的进一步增强。

      此时的人们发现并掌握了金属性能,在把金属冶变为农具进行耕种和将金属冶变为刀剑进行战争的同时,随着生产力和生产水平的提高,作为对石质和木质物品进行艺术观赏性加工的工具随之出现,刻刀和凿具,甚至陀螺钻的使用,产生了极为丰富多变的雕刻艺术,尤其是浮雕,呈现了人类肢体动作的进一步升级。当然,石器时代也有粗略的以石敲石的手法,但是铁器的运用,增加了雕刻的细致性和多样性。从目前保留的西方雕像与中国石刻石碑来看,这种肢体技艺的运用,已经使成比例的美感和书法、布局艺术成为可能。

      人的肢体继续与木质、土质进行摩擦与结合,其灵性进化将步入高潮,人们将棉、麻与蚕丝变成织物,此后千百年的时间里,通过对木质的更加深入理解,人们提取出了纤维的成分,在特殊工艺下,生产出了纸。而又从土矿和植物中,发现可以染色的成分,这些天然色素,被人为性的涂染到绢与纸甚至木板上,成为版画、水墨画、油画等等。并且也是今天所遗留的艺术手法中最常使用的一类,只不过人们用的颜料与画笔已经发生变化了。至此,人们所使用的艺术创作手法更加细致,手的运用更加灵活,并且把肢体进化程度推到了顶峰。

      至此,人类艺术的技法已经过了石器敲打、陶土抟捏、金属雕刻、绘画等大方向上的进程,人类肢体动作也完成了由粗制劣造到精制细作的进化过程。尤其是手的动作,在经过了整手用力到手掌用力再到手指用力,最终仅剩了指尖用力,之后,人类的肢体与艺术协调发展的进程终于画上了句号,人类肢体的进化也走到了顶点。

      这样的进程是令人满意的,至少在泛艺术层面上,其他的,也只有思想创意的落实了。但是进程还没有完结,当今社会,已步入电子化时代,所有的现实事物如有可能,就一并被虚拟的网络空间所取代,网络游戏的逼真程度已经渐趋接近完美既视感和触感,人们可以足不出户体验任何未知,如此发展下去,人类只会逐渐放弃对自然美的追求,放弃对金石土木的艺术改造,而在网络空间里对虚拟元素作任意修改。人类的肢体与艺术相结合的部分将逐渐退化,直至有一天从网络里醒来,发现我们对世界的改造,将要从抓握一个石头开始。

      (作者介绍:王晨熙,女,博士,审美心理学专家,艺术美学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美育研究会会员,毕业于新加坡商学院,后进修于南加州大学、天普大学。在学术科研方面,开创性地将艺术美学与两性心理学相结合,形成了极具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填补了两性美学领域的研究空白。)

    责编:张洋

    来源:华声在线

    会员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 中南大学 湖南大学 湖南工业大学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师大附中 长沙经贸职业中专学校 长沙市北大新世纪恒定中学 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